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战斧”成弃子,特朗普又一次拿泽连斯基当筹码跟普京达成战略妥协?

“战斧”成弃子,特朗普又一次拿泽连斯基当筹码跟普京达成战略妥协?

10月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左二)欢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左三)。 新华社发

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通话,达成近期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会晤的共识。次日,特朗普在白宫与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讨论乌克兰冲突前景。在特朗普与俄乌两方的分别会谈中,“战斧”巡航导弹始终是核心议题之一。乌克兰方面希望借“战斧”导弹突破当前战场僵局,俄罗斯将其视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而美国的态度则在威慑与克制之间摇摆。值得注意的是,在与普京通电话后,特朗普就美国可能向乌提供“战斧”导弹一事明显降低了调门。当前局势下,“战斧”这款昔日被寄予厚望的威慑利器,似乎正逐渐沦为谈判桌上的弃子。

美方调门迅速降温

美方此前一度试图以“战斧”导弹作为战略杠杆,向克里姆林宫施加压力。特朗普曾公开表态称不排除向乌克兰提供“战斧”的可能。此类言论被解读为华盛顿试图通过“升级威慑”推动莫斯科回到谈判桌前。

然而,特朗普16日与普京通话后,美方的调门迅速降温,乌克兰危机进入新一轮外交博弈窗口期。特朗普政府不再将“战斧”视为必然选项,反而在公开和私下场合反复强调“立即停火止战”优先于武器输送。这一转变表明,美国已从“以武促谈”的强硬姿态,转向“以谈避战”的风险管控策略。对华盛顿而言,“战斧”虽具战略威慑价值,但其一旦使用极易触发俄方的极端反应。克里姆林宫此前已明确警告:若美方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俄乌冲突局势将会实质性升级,将加剧对抗且不可挽回地损害俄美关系。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显然意识到:继续高调推进“战斧”供应,不仅无助于和平进程,反而可能摧毁刚刚开启的外交通道。因此,“战斧”正从一张“进攻性王牌”逐渐退化为一张“弃子”——其象征意义大于实战可能。

泽连斯基未能如愿

17日,泽连斯基与特朗普举行会谈,核心议题之一便是请求美国提供包括“战斧”巡航导弹在内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乌克兰“需要”远程导弹以摧毁俄境内导弹发射阵地与后勤枢纽,“我们寄望于美国(向俄罗斯)施加压力”。然而,特朗普在此次会晤中的表态与其早前的高调形成鲜明对比。有报道称,特朗普“直接而坦诚”地告诉泽连斯基,乌克兰目前不会获得其迫切需求的、足以射入俄罗斯腹地的远程导弹。

在会谈期间,除了未作出任何实质性承诺之外,特朗普还多次呼吁“就地停火”“冻结前线”。这一立场转变清晰表明特政府向乌克兰提供“战斧”的意愿已显著下降。

其背后考量显而易见:一方面,美方担忧此举将彻底激怒俄罗斯,导致冲突外溢至北约国家,甚至引发不可控的军事升级;另一方面,特朗普正致力于通过与普京的会晤展现“外交成果”,若此时向乌交付“战斧”,无异于亲手摧毁谈判基础。因此,尽管乌克兰强烈呼吁,美国在关键节点也选择了克制而非支持。可以预见,只要美俄谈判仍在推进,“战斧”交付的可能性就将持续走低。

欧洲国家顾虑多多

“战斧”问题同样在欧洲引发复杂反应。与特朗普会谈后,泽连斯基发文表示,他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北约秘书长吕特以及英国、德国、意大利、芬兰、挪威、波兰等欧洲国家领导人通话,通报了与特朗普会谈的具体情况。总体来看,欧盟仍支持增强乌克兰的远程打击能力。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在基辅明确表示:“我们不应限制对乌武器援助”,并公开支持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英国首相斯塔默也重申对乌支持“不遗余力”。此外,此前欧洲已向乌克兰陆续交付“风暴之影”巡航导弹等西方远程武器,显示出欧洲在战略武器援助上的逐步开放态度。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也存在顾虑。首先,俄方围绕“战斧”的核威慑言论令欧洲戒备。一旦乌军用该导弹攻击俄本土,俄方将采取“相应且强有力的报复措施”,欧洲将面临冲突外溢风险。其次,美俄私下进行停战谈判亦引发部分东欧国家不安,担心自身利益被忽视。因此欧盟对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持谨慎欢迎态度,希望和平进程顾及欧洲关切。

长远来看,“战斧”争议凸显欧洲安全格局的调整。一方面,欧盟各国普遍认识到必须长期援乌以维护欧洲安全,即使冲突可能再拖数年也在所不惜。北约也在强化东翼防务和演习以防范俄罗斯升级举动。另一方面,欧洲多国正推进《2030年准备就绪》白皮书及“重新武装欧洲”计划。“战斧”导弹的介入将促使欧洲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同时考验欧盟在支持乌克兰与避免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之间的平衡。

当前,和平谈判的窗口尚未关闭,美方更倾向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避免局势“升级”。在可预见的未来,“战斧”更可能作为一种“悬而不用”的战略威慑存在,而非投入战场的实战武器。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