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风电行业突围:拥抱AI 集成发展(2)

“原来电量上有保障小时数,价格是固定电价来计算收益,现在价格和电量变得不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有稳定的收益,对风电项目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潘慧敏说。

这一压力也传导到了风电制造端。去年底开启“反内卷”以来,行业低价恶性竞争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上半年风电机组各机型的中标价格已经全部高于其最低成本价。但在众多企业看来,“反内卷”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需要逐层、逐级推进。

“当前新能源投资的核心已从固定收益模型转向如何应对交易市场上的不确定性。”黄虎表示,目前行业面临的挑战依然非常大,首先是短期投资和长期价值的转变,投资者习惯看短期投资和纸面收益来决策,其次是合同条款关于电量、功率曲线和质量条款的过度要求和承诺,已经完全突破基本设计和理论的常识。

加速拥抱人工智能

“未来的风机业务发展将着重解决确定性问题。”黄虎所提到的“确定性”,包括风机的功率预测、负荷预测等,以实现整体的供需预测,这将直接决定电价预测。

大会上,远景能源推出了“物理人工智能”产品矩阵,其中包括全球首个AI风储一体机,结合公司自主研发的“天机”气象大模型和“天枢”能源大模型,能够让风电场的收益提升20%以上。

“我们的产品每日产生约1500GB数据,这些数据必须通过AI级算力和算法处理,才能实现风机的智能化升级。”远景能源功能特性产品线总经理张普向记者解释说,“天机”气象大模型可以实现分钟级、20米精度气象预测;“天枢”能源大模型则具备百亿级运算能力,覆盖感知、决策、调度全流程,可实时处理声音、视频、雷达、热力等多维度传感信息。

这并不是个例。记者注意到,今年风电装备企业不约而同地推出了AI融合的创新产品,行业的核心价值标准从单纯追求“最低度电成本(LCOE)”转向更加注重“最高发电收益”的创造能力。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