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大博医疗“软硬”兼备(2)

四年磨一剑,啃下“硬骨头”。2008年,大博医疗首款产品接骨板和螺钉获得注册证,正式上市,开启了逐步实现骨科耗材国产替代的进击之路。

公司业务也就此驶入快车道。如今,大博医疗产品不仅覆盖全国5000多家医院,还远销至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65个国家和地区;骨科创伤类、脊柱类植入耗材的市场份额在国产品牌中位居榜首;2023年公司产品手术植入超过160万例。

创新“硬功夫”

在大博医疗产业园区内,有一面“创新之锣”。

林志雄告诉记者,每逢有重大技术项目攻关之时,研发团队都要敲响这面铜锣。锣响不绝于耳,创新讯号催人奋进。

在老龄化进程加速、原材料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国内骨科植入类耗材企业也开始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与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同台竞技。

如何在这股浪潮中抓住机会,与行业发展齐头并进,甚至脱颖而出?大博医疗给出答案:创新。

“我们在市场上已有的产品不用展出,要展出就一定得是创新产品。”准备参加2009年全国骨科年会时,林志雄这样告诫员工。这届展会上,大博医疗展出了10多个创新产品,在行业内引起轰动。

往无人处闯,向空白区去。

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技术陆续落地。例如,同国内顶级专家共同研发的股骨近端滑动加压固定系统,可促进骨折断端愈合,解决老年人保髋问题,避免髋关节置换;微创术式的跟骨钉中钉,无须常规术式大范围软组织剥离,经皮内固定结合使用,可降低术后软组织并发症。

此外,2024年大博医疗获得注册证的3D打印PEEK椎间融合器,是国内第一款基于3D打印聚合物的多孔椎间融合器,填补了国内空白。

面对近年来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新挑战,林志雄认为,应对之策仍是“横纵”两条轴上的锐意创新。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