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展业四年核心高管变更不断 外资公募贝莱德基金“水土不服”(4)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认为,贝莱德基金管理规模的波动反映了外资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规模下降也是机构在资本市场动态变化的一部分,贝莱德基金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旗下产品年内均实现正收益

业绩表现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贝莱德基金共计在管31只基金(份额分开计算),年初以来收益率均为正。权益类基金方面,10只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0.31%,其中,6只产品跑赢二级分类下同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

债券型基金方面,12只产品平均收益率为0.73%,4只产品跑赢二级分类下同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2只偏债混合基金贝莱德浦悦丰利混合A/C年内收益率为0.93%、0.72%,均跑输同类基金平均收益率。此外,贝莱德基金旗下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分别有3只、4只,平均收益率分别为0.91%、4.09%。

不过,若拉长时间至近三年业绩表现看,作为贝莱德基金的首秀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近三年已跌超三成,A/C类份额分别跌32.34%、33.34%,跑输同类基金平均收益率16.28个百分点和17.28个百分点。

就公司展业以来高管层变动对管理的影响及外资公募后续本土化落地思路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贝莱德基金,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公司产品规模下滑、长期业绩承压,可能与资产配置能力、风险管理以及团队表现有关,或是展业初期产品配置、资产配置的“水土不服”,也可能与市场环境、客户服务有关。未来,公司需要进一步强调专业化,从服务质量下功夫,才有望提升“突围”的成功概率。

2025年3月,贝莱德基金官方公众号文章曾透露当前公司运营思路及未来展望,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范华表示,过去一年,加快了贝莱德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平台建设。贝莱德基金对投资团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调整,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方式并制定出更适合中国基金行业的考核指标,此后,产品表现稳步提升。同时,贝莱德基金不断完善产品线。贝莱德中国区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继续融合本土智慧与国际视野,为中国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产品,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投资需求,提升和培育贝莱德品牌的长期价值。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