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险资,大动作!近百次增持,超1500亿港元(2)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保险业协会信披平台信息注意到,自2015年至2022年,保险公司共计有9次举牌银行股,举牌对象多数为国有大行的H股。举牌A股上市银行的案例只有一个,即2015年12月底,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举牌了华夏银行。

也就说,上述这8年间,还未有险资举牌除大行、股份行之外的上市城、农商行的案例。

险资,大动作!近百次增持,超1500亿港元

但自2023年底至今,这一情况有所变化。2023年12月底,无锡银行公告称,当地监管部门核准了长城人寿的股东资格,同意长城人寿自批复之日起六个月内增持无锡银行股票。当时,长城人寿持有无锡银行的股份比例已临近“5%”。

后续,长城人寿果然增持无锡银行,成功举牌无锡银行A股,成为2015年以来第二家举牌A股上市银行的险资。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长城人寿持有无锡银行股份比例为6.97%。

随后,至2025年1月下旬,新华人寿因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所持有杭州银行股份,叠加自身所持有的杭州银行普通股及可转换债券,综合持股比例突破5%,从而举牌杭州银行。

斥资超1500亿港元高频增持

从今年险资行动轨迹看,举牌只是起点,后续高频增持、高比例持股成为险资涌入中资银行H股的一个特点。

券商中国记者粗略统计,自2024年底以来,以“平安系”为代表的险资在港股连续“扫货”,加速揽进中资银行筹码,2025年以来增持中资银行H股的行动近百次,以区间成交价估算,耗资金额超过了1500亿港元。截至7月4日,险资对中资银行H股的持仓市值超过了5200亿港元。

险资,大动作!近百次增持,超1500亿港元

其中,平安人寿今年以来11次增持招商银行、9次增持农业银行,8次增持邮储银行、两次增持工商银行,至最新披露日期,所持上述四家银行H股股份比例分别达到了15.01%、13.12%、12.07%、17.11%。

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行是险资积极增持的大户,在频繁增持后,险资持股比例已非常高。

券商中国记者查阅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截至今年2月12日,平安人寿和平安资管合计持有工商银行H股流通股的比例为36.13%;截至2月14日,中国平安持有工商银行H股流通股的比例为18.08%。三者合计持有工商银行H股的股份比例达到了54.21%。

当然,亦有减持的情况,但减持幅度很低。如2024年12月18日,中国平安和平安资管分别斥资4.27亿港元和4.24亿港元,在场内各增持6700万余股建设银行H股,各自持股占比突破该行H股总数的5%,构成一天两度举牌。在持有几个月后,上述险资又均于2025年5月6日卖出部分股票,将各自持有的建设银行H股股份比例下调至4.99%。

瑞众保险对中信银行H股的举牌和持有路径亦是如此。瑞众保险先于今年3月12日举牌该行H股,又于6月26日卖出部分股票,下调持股比例至4.99%。

对于险资频繁增持中资银行H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面临“利差损”压力,需要寻找具备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以增厚投资收益。银行股股息率高,市值较大,流动性好,成为险资配置的优选。同时,银行H股普遍估值较低,具备更高的性价比。

“今年以来银行股估值继续修复,中小银行股价上涨,受到资金关注。” 娄飞鹏表示。

步入2025年,银行股受到各路资金持续增配,其中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是资金涌入的坚定一方。在国家队资金、险资、ETF等指数基金的涌入下,银行股延续上一年涨幅趋势,并屡创股价新高。

在投资者回报方面,银行是上市公司中的分红大户。对于银行的分红水平,华创证券研报分析,从分红能力看,银行在红利行业中的分红能力长期稳定处于高位,截至2025年6月20日的股息率TTM达到5.4%且近两年中持续稳步提升。反观在价格低位下其他红利行业的分红表现不如银行。从近几年现金分红总额来看,2024年银行分红总额达到6319.6亿元,远高于其他行业且逐年稳步增加。

总结而言,低利率环境的大背景,叠加监管引导和会计准则变化的外部要求,再基于自身资产配置的需求,险资对银行股这种稳定性高、高股息等特点的资产配置需求大增。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当前银行资产质量数据平稳,对公贷款不良生成率下降,零售信贷资产质量仍需重点关注。对于投资而言,更重要的逻辑在于,宏观政策指向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方向,有助投资者对银行净资产的重新定价。该研报预计这是2025年行业估值上行的内在动力。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