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卖子回血”反“失血”,塞力医疗AI转型能否再获“生机”?(3)

转让的这3家子公司,营收、净利相对较好。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阿克苏咏林、武汉汇信、内蒙古塞力斯的营收分别为1913万元、4450万元、1.89亿元,净利润为1197万元、309万元、747万元。

然而,转让3家盈利子公司,不仅没有改善现金流,反而加剧了塞力医疗业绩失血。由于上述公司股权转让后不再并表,导致塞力医疗今年一季度营收大幅下降。该公司在一季报中称,受转让三家子公司股权影响,公司当期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了1.27亿元、毛利下降约1600万元。

转型“医疗AI”前景难料?

塞力医疗现金流吃紧,与主营业务连年亏损有关。该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集约化体外诊断(IVD)业务,但该业务今年营收大幅下滑,集约化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SPD)业务营收虽保持增长,但因利润微薄,难以填补IVD业务收缩缺口。

根据披露,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IVD业务营收分别为10.41亿元、7.19亿元、6.05亿元,同比下滑16.43%、30.9%、15.87%,毛利率为23.34%、23.95%、23.66%;SPD业务营收6.89亿元、7.41亿元、8.17亿元,同比增长—0.55%、7.55%、7.41%,毛利率为9.96%、9.9%、10.31%。

在传统主业深陷泥潭之际,塞力医疗试图通过“AI医疗”,找到新的增长点。该公司在年报中提到,正与合作开发精神疾病诊疗数字化系统,并计划布局脑科学大模型、罕见病大模型等前沿领域,试图打造“AI+医疗”的新增长曲线。

业内人士认为,医疗AI赛道的特性,决定了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和漫长培育周期,从技术研发到产品注册审批,再到医院端商业化落地,往往需要3-5年时间,且单病种AI系统研发成本动辄数千万元。

而塞力医疗的财务状况,能否支撑存在转型所需巨大资金需求存在疑问。截至今年3月底,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仅1.67亿元,且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而另一方面,该公司尚未披露AI医疗业务的具体收入数据,也未公布任何已落地的商业化项目。

不过,市场对概念的反应却颇为灵敏“敏感”。尽管基本面持续恶化,但在“AI+医疗”、“创新药”概念的催化下,塞力医疗股价年内已暴涨364%,截至7月29日收盘,仍处于31.62元的高点。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