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数字火种”入乡野:千名乡村网红点燃网络强村引擎

南方财经记者喻淑琴深圳报道

一场关于乡村网红的“千名数字新农人广东练兵”正式收官,但它留下的数字基因,正在南粤乡村悄然裂变。

7月28日晚,当第五期最后一批学员离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时,刘倩仪的笔记本上多了一行字:“一片荔枝林可以是生态课堂,一次捕捞可以是海洋教育,一间农房可以是乡愁民宿。”这位阳江姑娘的话,道出了这场培训的深层逻辑——它不止于教会农民拍视频,更在探索“网络强村”时代,乡村的价值如何被重新定义?

乡村最缺的不是好产品,而是让好产品被看见的能力——当徐闻菠萝通过网络销售提升20%销量,当荔枝预售降低种植风险,当贡柑因原产地溯源视频圈粉而溢价30%……这些变化正在打破传统农业的逻辑定式,改写农业经济学的叙事方式。

数据显示,全省平均每10个乡村仅有1名掌握数字技能的“网红”,人才短板显著。而这场覆盖21个地市的系统性培训计划,其可贵之处在于超越了“造星式”的短期培育。千名学员就像千颗“数字种子”,他们的任务不是成为“流量明星”,而是长成“产业路由器”;培训也不是要批量制造网红主播,而是将数字基因植入乡村的产业肌理。

这种转变印证着一个判断:当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流量变成新农资,乡村经济的运行逻辑正在被重塑。而在广东的试验田里,数字技能也早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像种子、化肥一样的基础生产要素。

“我们或许成不了百万粉丝网红,但我们一定会传帮带,让乡村自己能用网络工具和数字本领,把土地里的故事讲进更多人心里。”学员们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

不管是一个网红带动一条产业链,还是媒体+产业激活新业态,广东的探索,正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持续注入数字动能。

1234...全文 5 下一页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