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经济实力:家底更加殷实(3)

动能不断蓄积

观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中国经济,既要看“体量”,更要看“体质”。

“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持续转化。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国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52.4万家,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372.7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4.4%,较“十三五”末提升6.1个百分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

重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突破,我国站上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的创新制高点。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越来越多产品装上了“中国芯”;核电、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等装备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新动能持续壮大。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势头愈加明显。今天的中国,高速铁路跨越千山万水、电动汽车驶入千家万户、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