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揭秘特供酒黑产内幕:标价上千成本仅几十(2)

揭秘特供酒黑产内幕:标价上千成本仅几十

警方在“特供”假酒窝点查获大量假酒和包材。(重庆警方供图)

市场流通的“特供”“内供”“专供”酒均系非法产品

该案中,陈某交代,他在一次与白酒从业人员的交流中获悉,各类“特供”假酒“故事性”强,市场接受度较高,他的公司便转型卖起了“特供”假酒。陈某、曹某等人先后在多地成立网销公司和烟酒门店,并就近设立假酒库房,派出团伙骨干分赴各地负责牵头经营。

他们的目标客户多为“社交需求高”的“中年”“男性”“中小企业主”,销售人员则多为35岁以下、具有网销经验的青年。销售人员批量购买电话卡、注册微信号,将微信头像设置为年轻女性,时不时发送女性语音消息,在朋友圈发布生活类信息,来吸引目标客户。

同时,他们注意把控销售节奏,不急于频繁点对点推介酒品广告,而是在朋友圈多发、在私聊中间隔发。销售人员在聊天中使用统一制定的“话术”,尤其在“七一”“八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时间节点,对客户宣称某些部门与知名白酒企业合作推出“特供”酒,公司通过“特殊渠道留货”“限量秒杀”等方式拿到这些“特供”酒。

揭秘特供酒黑产内幕:标价上千成本仅几十

警方查获的“特供”假酒。(刘馨元摄)

据某知名品牌白酒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自2012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酒企已停止特供类白酒的生产。2013年3月,国管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2013年1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要求酒类企业不准生产标注有“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的白酒。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