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超过半年求职严重受阻,空窗期何以成为求职者“黑历史”?(6)

“这家公司是我求职以来条件最好的一家,如果不是改了空窗时间我可能连面试机会都没有。我想了想,还是跟他们讲了实话,之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陈晨说,自己很后悔“美化”简历。

她把这段经历发到了网上,本意是想提醒有相同想法的求职者,没想到评论区里还有不少人在分享“作弊经验”,“可以P社保流水”“空窗期长的话就找一家最近注销的公司随便写个职位,就说这家公司不交社保”。

对此,郭政说,诚实守信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基本要求。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应当贯穿劳动关系存续的始终,所以求职者如有简历造假的行为,属于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律师告诉记者,这种行为属于简历造假,是有问题和隐患的。求职者应聘到一家公司,至少要经历简历筛查、面试、录用时的背调、入职以后劳动关系转入等几道程序。隐瞒空窗期,“美化”简历的做法很容易被公司人力部门发现。

他解释说,首先在简历筛查时,“阅人无数”的HR会通过简历中描述的工作时间、部门变动、职位变迁来判断内容的合理性。然后是面试阶段,面对面试官的考察,编故事的内容很容易露馅。即使面试时蒙混过关,接下来的背景调查,特别是针对一些职级比较高的职位,当向员工的前雇主了解相关信息时,也会发现作假。

“普通职位的员工可能没有背调,但是入职后的劳动关系转入是任何人都避不开的。上一家公司劳动关系解除手续上的工作起止时间跟简历肯定是对不上的。所以面对层层关卡,造假根本不可行。”杨保全说,利用简历造假入职之后被发现,公司对员工的处理权利也有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发现应聘简历内容与实际不符,可以主张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