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事关DeepSeek,中外机构最新研判来了!

蛇年农历新年前后,国产大模型DeepSeek在全球资本市场引起巨大波澜。新的科技创新浪潮之下,如何调整全球资产配置策略?哪些领域有望带来重要投资机遇?

为此,中国基金报邀请了五位中外机构投资人士,探讨其中的投资机会,他们是: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南方东英量化投资部主管王毅,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策略团队分析师宋劲。

事关DeepSeek,中外机构最新研判来了!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程实

事关DeepSeek,中外机构最新研判来了!

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宋宇

事关DeepSeek,中外机构最新研判来了!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 王昕杰

事关DeepSeek,中外机构最新研判来了!

南方东英量化投资部主管 王毅

事关DeepSeek,中外机构最新研判来了!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策略团队分析师 宋劲

DeepSeek加剧全球科技“多极化”竞争

中国基金报:DeepSeek将如何影响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格局?

程实:DeepSeek的影响力远不止技术突破本身,它将重塑产业链格局,推动全球算力市场的供需演变;其崛起可能加剧全球科技竞争的“多极化”趋势,推动技术扩散,部分发展中国家有望跨越传统技术路径,直接切入前沿创新赛道。

同时,DeepSeek的创新或将加速AI推理端降本增效,使大规模AI应用变得更加可及,从而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进程。

此外,随着算力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资源,围绕数据主权、数据质量、能源消耗和基础设施布局的政策调整或将成为关注重点。

王毅:过去两年,美国科技龙头不断提高资本开支,美股诞生了市值庞大的半导体企业,核心逻辑是美国对大语言模型和对AI发展路径的垄断——以垄断带来定价权,支撑超高的资本投入。DeepSeek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一垄断,美国对于AI产品的定价能力受到挑战,科技巨头庞大资本开支的回报率会遭到质疑。

DeepSeek大幅降低了AI的门槛,使得中小企业也有能力参与AI的大发展、大繁荣,AI的竞争将随着DeepSeek的诞生从硬件竞争走向软件的繁荣。

宋宇: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创新的追随者、模仿者,也可以是创新的引领者。

引导AI领域创新,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国当前的营商环境对于科技创新比较友好: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扎实,市场庞大,应用场景丰富。而且,一个需要海量数据训练的大语言模型的成功,让我对中国非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更有信心。

中国基金报:春节长假,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大放异彩,哪些投资机遇值得关注?

程实: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打破了美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且从成本优化角度另辟蹊径,或将改善资金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预期,刺激海外资金增配中国科技股。建议关注AI应用、芯片等科技相关板块。

今年春节假期,国内文旅市场、餐饮消费活跃,跨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30%,建议关注旅游、餐饮、文创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宋宇: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推动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深圳更首提“大胆资本”,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这对于创新创业是好事。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创业不确定性较高,需要提高对企业家、投资者和政府的宽容度,在政策、法规和舆论方面给予充分支持,让大家敢于创新创业。

全球资产配置策略

中国基金报:全球资产配置策略应如何调整?

王毅:当前最大的风险在于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随着特朗普不停“出招”,全球风险资产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短期的思路应当以避险为主,配置主推黄金、美元和美国国债等避险资产。长期看,随着特朗普的政策路径逐渐清晰,避险情绪平稳回落,且美股估值过高,美元大周期可能见顶,资金将流向其他市场,如在新兴市场寻找投资机会。

王昕杰:预计今年全球股票表现将优于债券及现金。受企业盈利强劲支撑,美股或继续表现突出。此外,我们比较看好印度经济前景,超配印度股市。投资者可考虑增持美国和欧洲政府债券,锁定较高收益。

中国基金报:中国财政及货币政策将如何发力?

宋宇: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我们不能按部就班。今年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要充分利用空间,恢复企业及居民信心,让企业家动起来,让投资者敢投资,让老百姓敢花钱,让需求持续增长,直至启动经济增长的正向循环。

希望支持性政策能够提前、超预期出台,这对于提振信心和推动经济增长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政策执行上要统筹考虑,确保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政策之间协调配合;确保政策中性,甚至更加积极。

程实:为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2025年财政赤字率预计将适度上调。近期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如“两新”政策的加力扩围和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推动等,这些政策的效果尚需时间显现。短期内,财政政策的重点将是确保既有措施的有效落地,以最大化政策效能,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增强对关键领域的支持。

货币政策仍将保持适度宽松基调。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央行预计将更加注重精准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在关键时点择机实施降准降息,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升实体经济活力。同时,货币政策的调整节奏或与财政政策形成合力,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以及新兴产业发展。

宋劲:我们对2025年中国财政增量政策以及财政支出的展望相对乐观,但预计传统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相对有限。财政计划增加10万亿元化债资源,稳步推进地方隐性债务置换工作,但在房地产市场萎缩后,我们对财政体系的改革前景持谨慎态度。

王昕杰:预计2025年将有占GDP约1%的财政支出用于支持消费,这意味着政府刺激手段将发生相当大的变化。货币政策方面,预计全年有约3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以及约75个基点的降准空间。

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

迎来战略机遇期

中国基金报:对中国2025年经济的表现作何预测?

程实: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需求不足等挑战仍然存在,但在政策推动下,中国经济将延续稳定恢复态势,GDP增速有望保持在5%左右。

从内外部环境来看,2025年的经济增长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民生改善。以旧换新、消费补贴等政策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同时,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将保持高景气度,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

王毅: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韧性。虽然面临海外各项挑战,但增量财政政策、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将给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基金报:A股及港股哪些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程实:预计大盘指数在流动性因素继续改善、估值修复延续、盈利保持正增长等因素带动下,有望获得较为合理的正回报,但程度可能有所收敛。

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医药、半导体、汽车、工业、新型储能与新能源、消费等,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王毅:建议保持股票和黄金的杠铃型组合。股票重点关注恒生科技指数,其成份股将受益于中国AI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特朗普的政策逐渐落地,美元指数有望见顶回落,届时可提高组合中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

王昕杰:我们对中国股票维持中性配置,倾向于采用杠铃策略:一头是恒生科技指数,另一头是中国高股息非金融类国有企业股票。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