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14 万一平的清河橡树湾,建在一家大厂的废墟上

清河毛纺厂旧址变住宅,商场关停见证时代变迁。

一家大厂的余晖。

" 你看到那栋楼了吗?" 马师傅抬了抬下巴,让我顺着窗户往外看。店铺不大,中间勉强放下一排桌子,用来摆成捆的布料,两边剩余的通道很狭窄,他懒得从布料和毛线堆里挤到窗边,只用视线作导航。

14 万一平的清河橡树湾,建在一家大厂的废墟上

马师傅店铺的后窗

我认识那栋楼。在北京清河,那是很多人都认识的高档住宅小区,楼市最红火的时候,每平米能卖 14 万。附近很多互联网大厂的高管都住在那里。

" 那不是橡树湾吗?" 我于是回答。

马师傅在招呼一个买布的客人,用一米木尺量布。他把布匹展开,木尺首端对准布的边缘,食指按在木尺的末端充当坐标,再迅速把木尺首端移动过来,嘴里念着:" 一米、两米、三米。" 我以为他没有听到我的回答。

等裁完布,马师傅又出声:" 那栋楼,是我们以前的厂房。"

消失的 " 大厂 "

以前,至少指 20 年之前。

2005 年 8 月 3 日,清河毛纺厂地块出让,在经过多轮竞价后,华润集团以 25.65 亿拿下该地块,成为当年的北京 " 地王 "。按照当时的成本测算,华润需要把开盘价做到每平米 7000 块以上,才能确保不亏损。同在清河片区的清河新城,当年冬天的销售价格仅为 6000 元 / 平方米。

14 万一平的清河橡树湾,建在一家大厂的废墟上

图源网络

后来的故事广为人知,橡树湾共开发了五期住宅项目,首期开盘价约为 8600 元 / 平方米,最后一期在 2015 年开盘时,每平米价格已高达约 14 万元。

当时的清河镇远没有现在的配套商业,附近的建设基本都围绕着北京毛纺厂、北京清河毛纺厂和北京制呢厂这三家 " 大厂 " 展开。

周边最主要的居民区是毛纺厂南小区和北小区,三家大厂的职工陆续分到了房,职工子弟在厂区上幼儿园,在步行范围内读小学,等念了清河中学,很多人上下学的时候还要从毛纺厂的厂区穿过。厂区门口有个大操场,职工和家属闲暇时间在这里锻炼身体;连毛头小子约架都离不开毛纺厂,毛纺厂南面的小树林,曾是附近中学生的 " 约架胜地 "。

厂里的食堂能解决一日三餐。职工下班,在食堂打几份饭回家,带着小孩一起吃,大概就是九十年代版本的 " 外卖 ",毛纺厂的豆沙点心、制呢厂的小馄饨,至今仍被曾经的厂区子弟怀念。洗澡也在厂区内解决,毛纺厂和制呢厂都有自己的大澡堂,小孩子们被爸妈带去搓澡,搓到全身发红,像是掉了一身皮。

马师傅从店铺的后窗口,见证过毛纺厂的机器轰鸣、全厂停工、厂房被推倒、楼房盖起来。他从近 30 年前开始,就在清河毛纺城市场卖毛线和布料,一直卖到商场关门前的最后一天。

14 万一平的清河橡树湾,建在一家大厂的废墟上

" 这个楼啊,从前是厂里的办公楼,后来改造成了市场。" 马师傅说," 九几年的时候,一大批厂里的工人没活干了,大部分人都出去了,还有我们一小部分人就在市场里租个地儿,卖卖布卖卖线。"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