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提振消费的政策还有增量空间(2)

一方面,当前价格水平持续偏低。一季度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4.6%低于实际GDP(5.4%),GDP平减指数连续8个季度负增长。截至2025年3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连续25个月低于1%,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当月同比连续30个月负增长,导致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被动上升;另一方面,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发酵,可能会逐步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二季度需要加大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以提供支持。

此次会议明确释放出保持流动性充裕、适时运用总量工具的信号。当前中国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市场调控工具上仍有空间,必要时通过调降存款准备金率或政策利率,为银行体系释放更多长期资金,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配合财政政策(如特别国债)和平准基金来平稳市场,以扩大内需来支持实体经济和对冲外部风险。

需探索财政补贴与金融服务的协同机制

NBD:会议强调,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对此,您有哪些解读?

沈建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强化对特定领域的金融支持。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改善市场流动性,推动资金流向重点领域,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利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科技创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性融资担保等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平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DeepSeek(深度求索)的成功再次验证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创造性和韧性,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也是推动中国创新的关键。当前,民营企业在不少领域还是存在市场准入受限的问题,平台公司上市也比较困难。中国经济在创新模式、监管安排以及对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等方面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