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1.47万家企业 如何重塑“空中疆域”?(3)

这些都是当地龙头整机企业参与低空经济产业链构建的生动体现。从一定程度而言,科创板设“科创成长层”,进一步拓宽低空经济高成长性企业的融资渠道,将有助于推动各地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完善。

产业趋势基础设施爆发,找准“坐标”是关键

在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的四大环节中,低空经济企业高度集中在低空生产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两大环节,合计占比超九成,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保障企业相对稀缺。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低空生产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保障企业占比分别为47.1%、43.1%、5.2%、4.6%。

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低空经济生产制造和运营环节国际领先,但通航机场、低空起降点、气象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落地有待加速。

不过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场景的规模化落地推动低空经济集群化发展。开源证券认为,低空经济已经迎来从宏观(国家层面产业规划)到中观(各地地方补贴)再到微观(基建主机招标、应用场景打造)的纵向落地。

今年是低空经济规模化落地元年,也是低空经济安全元年,各地都在密集出台政策,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景建设为牵引,推动低空经济商业化落地。

过去一个月以来,成都、南京、广州、东莞、苏州等城市陆续举行低空经济发展工作推进会、场景对接会等类似活动,强调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的打造。如东莞提出,推动未来一年内打造不少于100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

据统计,2025年以来,各地政府对于低空飞行服务平台等综合信息基建项目招标量有所增长。其中,代表项目包括深城交(南山区低空协同感知系统项目,标单金额6000万元以上)、莱斯信息(湖北省军地民协同运行项目,标单金额5000万元以上)等,均引发广泛关注。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