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国有大行明年发债热情不减金融债成资管产品配置“压舱石”(2)

建行还在公告中解释,发行相关资本工具和TLAC债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增强资本实力,支持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事实上,近期已有多家国有大行陆续在公告中提及2026年度债券发行计划,包括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不过,这些银行的具体发行额度仍未公布,仍待股东大会通过相关额度和决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国有大行各类债券发行计划规模较大,但并非意味着银行会将相关额度全部发行完毕。

年内“二永债”已发1.37万亿元

今年以来,尽管上市银行估值持续修复,但目前市净率低于1倍的“破净”银行股仍占绝大多数。这也意味着银行可转债、定向增发股份等再融资渠道受阻,大中型银行则主要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补充资本。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11月9日,2025年以来国内各类银行已发行“二永债”规模合计为13677.6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规模,减少约1053亿元。其中,年内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为6523.6亿元,永续债为7154亿元。从结构上来看,年内新发二级资本债同比减少约24.9%,永续债规模则同比增长18.4%。

发行主体中,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仍是“二永债”的发行主力军。据证券时报记者测算,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年内发行“二永债”规模为11120亿元,占市场总规模比例为81.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二永债”延续上年态势,迎来新一波赎回潮。Wind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到期的商业银行“二永债”规模达1667亿元,2025年以来至11月末合计到期规模“二永债”将达1.15万亿元。

究其原因,“赎旧发新”优化成本是银行的主要动机。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一是降低资本成本,新发行同类债券的成本可能低于存量债券,可以降低资本补充成本;二是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