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长期国债这么火?专家提醒:应重视风险

近两个月来,关于央行是否会买卖国债、如何理解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波动问题引发市场诸多关注。特别是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发行并受到追捧、快速售罄,更是让市场对相关话题讨论热度不减。

从央行近期的多次表态来看——当下并不会进行国债的购买。“市场对央行买卖国债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业内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但如果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并非买入的好时机。相反,如若银行存款大量分流债市,无风险资产需求进一步增大,人民银行应该会在必要时卖出国债。

“央行在公开市场的国债买卖定位于流动性调节工具,是为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对《金融时报》记者做了详细解释,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债券市场需求旺盛,长期利率品种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国债收益率曲线长端与短端间的期限利差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倘若此时央行于二级市场买入国债,则容易造成债券市场供需的进一步失衡。另外需要关注,通过国债卖出也是平衡供求关系的操作方式。

长期国债这么火?专家提醒:应重视风险

5月22日,我国30年期首只超长期特别国债“24特国01”上市交易,上午开盘后价格大涨25%,触发两次临时停牌。银行柜台端,5月27日,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银行开售几分钟后额度便已售罄。针对市场上对超长期国债的火热追捧现象,专家提示,与储蓄国债不同,本轮发行的特别国债交易价格随行情波动,购入后市场可能有涨有跌,投资者须自担损失,要理性评估各类风险。

1234...全文 6 下一页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