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千基时代的投资迷雾(2)

上述特性也使其成为机构资金及个人投资者布局“被动化”投资的首选方向。

截至2024年末,A股市场7.4%的自由流通市值由ETF持有,较2023年提升3.2个百分点,其中机构资金贡献显著。

此外,宽基ETF在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本月为例,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之际,沪深300相关ETF持续获得机构资金青睐,累计净流入规模突破千亿元,推动指数连续收出多根阳线。

然而,当前市场对“宽基”概念的界定存在显著分歧。国内习惯将规模指数统称为宽基,衍生出“大盘宽基”、“科创宽基”等模糊表述,导致投资者难以准确区分产品风险特征。

反观海外市场,宽基指数有着严格定义——必须代表整体股市表现,明确排除行业指数、风格指数及特定市值区间(如小盘、中盘)指数。

针对这一认知痛点,易方达基金从市场和市值两个维度进行了梳理。

市场维度划分为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按地理范围细分为全球、区域及单一国家市场,不做市值区分;中国市场进一步按上市板块拆解,包括A股、沪市、深市、科创板/创业板、港股、沪港深等独立市场单元。

市值维度覆盖全市场、大盘、中盘、小盘四大类别,精准刻画指数的市值风格特征。

优化后,产品定位变得清晰可辨:A500ETF易方达(159361)对应“A股大盘”,科创板50ETF(588080)归属“科创板大盘”,创业板300则定位于“创业板小盘”。

这种分类体系打破了“宽基必然低风险”的传统认知——不同市场板块、不同市值区间的天然波动差异得以显现,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精准匹配。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