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3个河南人,做出了2个千亿级生意(4)

而一个IP形象一旦成为了个性、自我的代名词,它就有了情绪投射的可能性。

2.营销

在营销上,泡泡玛特也多管齐下。

①明星效应,竞相模仿。

LABUBU的爆红并非偶然,泡泡玛特进行了全球化的布局和操盘。最早BLACKPINK成员Lisa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拆箱视频以及抱着Labubu玩偶的合照,随后,蕾哈娜、贝克汉姆等巨星的包上都挂着LABUBU,让这款潮流玩偶引起了欧美社交圈的追捧。

之后国内众多明星,也开始加入其中,晒出和LABUBU的合照等等,从而引爆大众对其的热情。

LABUBU以明星营销为起点,铺天盖地的内容如潮水一般席卷互联网,最终让LABUBU的热度几何式的爆发,并且成为潮流的代名词。

②盲盒机制,打造情绪期待。

在心理学实验中,有一个著名的斯金纳箱实验。

把一只老鼠关在箱子里,里面有一个拉杆,只要老鼠触碰拉杆,就会掉落食物。一旦掉落食物成为随机的情况,老鼠会不自觉地持续拉杆,从而变得越来越兴奋。也就是说随机的奖励让人的大脑充满了多巴胺,不确定性的刺激会强化重复决策。

而盲盒机制就是如此,拆之前,你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极大地刺激了多巴胺分泌,让购买行为变得上瘾。

即便是告诉自己不要再买,但依旧按捺不住。

③限量发售,稀缺效应。

泡泡玛特不但有盲盒,还有隐藏款、限定版、联名款……

“越难买,越想要”,饥饿营销,精准踩中人性,增加购买欲望,加速消费者做决策。

黄牛倒货、二手市场被炒疯,市场上的价格动辄暴涨几十倍,营造出“一娃难求”的现象级场面。

爱马仕、茅台就是用的这套模式。泡泡玛特只是把奢侈品逻辑,搬到了年轻人的潮玩里。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