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瞄准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意味着什么?

瞄准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意味着什么?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会发生哪些变化?

10月2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们勾勒了发展蓝图。规划建议提出:在“十五五”时期的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203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是何概念?

“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首先要迈过发达国家的门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虽然目前关于“中等发达国家”缺乏明确的定义,但现在比较多的共识是,发达国家人均GDP门槛值为2万美元。

不过,这仅仅是“入门”的标准。另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多家国际机构此前披露的标准平均值,发达国家人均GDP的中位数大约为2.45万美元,甚至更高。

将视线聚焦到国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分析称,若以人均GDP2.3万美元(按目前汇率约16.4万人民币)为参照,这一标准已超越当前一些中国经济大省人均GDP(如江苏)的水平,进一步向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靠拢。

这意味着什么?

作为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区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实现这样的经济目标跨越并非易事。“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必须将全国平均线提升到今天沿海发达地区的高度,这将是一场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双重跨越。”陈建伟说。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349084亿元。从人均GDP情况看,中国人均GDP在2024年达到13445美元,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但这与“中等发达国家”的“2万美元”门槛显然仍有距离。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