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产品策划副总裁李绍唐:推动BC技术路线成为主流 加快新产能布局

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产品策划副总裁李绍唐:推动BC技术路线成为主流 加快新产能布局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来到东营分享隆基在BC电池组件方面所获得的一些进展。

我们的题目也比较通俗易懂,介绍我们取得的成绩,包括这个产品在应用上可以带来哪些价值。

还是要回顾历史,来看看我们光伏电池组件这个技术所发展的情况。铝背场电池从70年代开始到产业化应用的2000年,一直是这样的电池技术,后续技术不断提升的核心要点就是降本增效,一个是增效的纬度一个是降本的纬度,两个获得平衡点的优化给系统端的用电成本带来最大的价值。

这样的电池技术最早诞生的话也是在2013年,产业化进展非常快速,它也是一个钝化技术,现在BC技术也是把它做了一个融入,再加上结构端的创新,把上面的去掉,希望我们的组件效率能更上一个台阶。

下面是它的具体情况,PERC技术在国内主要的应用是在2016年,各企业是在2016年底纷纷推出了产品去面向市场。2017年以及之后通过领跑者项目的应用,使它的比例快速提升,但是当时我们光伏还没有来到现在这个主力电源的地位,整个资本和技术、人才的投入还不像现在这么夸张,因此PERC还是走了较长的发展周期,每年提升0.5%到0.6%电池组件的效率,进步还是比较持续。基本上在大概2011、2012年的技术TOPCon这个技术,今年快速从原来的30%市占比提升到70%—80%。BC一代产品偏向于面向分布式市场,二代产品今年5月份来做分布,当前正在进行首批量产出货,整体来看,新的技术比前一代技术至少在电池组件效率上提升1%的水平,每0.2%个点是5瓦的功率差,功率差基本上提到20瓦以上就有一个明显的代差效果。

展望一下,在单晶硅上来讲希望掀起BC的技术革命,希望解决目前偏向于无序竞争,现在基本上各个环节倒逼的包括边框、玻璃也都在成本线以下,特别希望有一个技术变革让这个行业重回到供需平衡的状态,从而实现健康的发展。

在后续的技术迭代当中,再往上希望做一些钙钛矿叠层,在尺寸的制约上来讲,把它做到相对较大的尺寸,我们也实现了30.1%的效率水平,制约叠层电池技术发展方面还是需要解决它的可靠性问题,这个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们把它列入研发环节,目前基本上举全公司之力,希望通过BC革命当中两三年成为市场主流,隆基明年的新布局产能全部都是这样的。

基于电池之后来看组件的设计,BC电池除了高效,它在组件端带来的性能,面向分布式的市场它的外观就非常美观,这是我们实现高效顺带获得的一个效果。在分布式市场,尤其是居民还有别墅的市场,它带来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比如说在欧美市场,它是需要用全黑的组件,原来付出的代价至少是接近1毛钱的水平,我们的产品价值就完全可以得到放大。我们使用的硅片也可以基于不同的电池结构特定选择电阻率去做应用。

传输方面,我们在组件的背面设计上也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针对双面我们可以做优化,目前我们的BC电池2.0还是高温的技术,所以在可靠性、稳定性上来讲的话也都是非常好的,没有特别的要求。

它的互联就由原来上下的互联串联的形式变成了全背面一字互联,电池片做成了之后做一个反转,就把它互联到一起了,都预期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右边是基于极限的电池效率,27%的电池效率水平做出来的组件,做到了25.4%组件效率纪录,后面类似电池效率纪录情况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多年垄断,左边是小面积的电池组件,右面就是BC电池做成大面积的组件之后,常年保持在效率纪录的领先水平,包括后面转的都是一脉相承。隆基基于电池效率突破之后把组件效率首次提高到25%。

其实我们也储备了很多的技术,BC激光图形化,湿法工艺等,BC的工艺路线降到15步以内,从而使原来的高端产品能够在广阔的光伏市场做大量的应用,包括表面的金字塔结构的制备,这些是储备技术,目前来讲我们后续碱金属还需要做产业化的探索。“一字”焊接,在BC方面除了降本还有增效的作用,所以一步到位在BC上面开始了,应用了OBB,硅片还是基于以前的ICA,新的技术把电阻率拉平了,让我们所有产出的硅片都可以应用于高效电池,集中于某一个效率最佳的阶段。比常规的硅片提升0.05%到0.1%,这样的产品背面封装可以做到高密度并且保持可靠性。

在组件尺寸上之前也有过争论,基本上符合认知,光伏现在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不像原来一样基于制造,电池是一个核心环节,现在偏向下游应用,怎么把我们的产品利用好也是非常核心的。

TOPCon组件有30瓦的功率优势,可靠性衰减的保障,以及它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后面会做一个详解,在组件应用的长期可靠性、安全性上来讲的话,BC结构带来额外的重大突破。

这里是它的衰减,基于电池的结构、一字互联提供更好的质保。这里是它的可靠性,基于TOPCon额外出现的问题,今年新发现争论比较大的是UV的衰减。左边是内部的实现,从载荷、DH等等都表现非常好,右边是跟海外机构TUV莱茵做的测试,衰减都是1%左右,以及热循环和湿热,BC产品也是非常好的,没有留下任何可靠性的隐患。

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关于产品价值,为什么增效?增效带来的价值就是我们在有限的土地下可以安装更多组件的容量,这样的话光伏电站容量提升包括单位支架上组件功率的提升,节省了包括交流的成本,以及相应的线索都做了减小,这是大家都认知到的价值。

第二点是特别之处,抗阴影遮挡,这里面列出了实验室包括户外的情况。比较容易在遮挡的情况下启动,这样的话发电表现明显优于启动的产品,这是一个对比,整体的增益,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二三十,非常客观。

从发电上面来讲这是最新的一个测试,从原理上做了分析,实际做了组床级别,模拟的比如说有一些电线杆、风机、叶片,它是什么样的效果呢?用一周的时间看了一下平均的发电水平在17%,辐照越高的话会相对明显。它的结论在阴影下不是直接的遮挡,都不会启动,常规的产品就会有局部发热的电阻效应导致电流明显降低,我们电流没有明显降低,所以降低的功率就比较有限,带来17%的发电增益,非常可观。

最后提一下温度系数的优势,这个也是组件效率的提高,开路电压的提高,温度系数越小。另外,温度系数好了之后,比如组件工作温度基本上是电池片芯片的温度,处于50%—60%的状态,尤其我们如果是在分布式电站可以到80%。

这是我们实证的结果,不包含在局部阴影遮挡之下,主要验证的是我们在温度系数以及可靠性方面的优势。目前隆基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第三方、客户可能要十到二十个实证电站,去验证我们的产品,发电增益的验证。

最后这个产品前期还是有一个降本的过程,我们推向高系统成本的市场,尤其是在东营也是海边的区域,海上的光伏应该是有一定的布局与规划。在海上光伏的时候,装机有15到20米,这个成本是比较高的,通过高效组件把这个成本做降低。在交流侧,好的水体面积也不好找,我们甚至考虑风光互补的去推光伏解决方案。有限的面积之下安装更多的容留,降低传输的成本也是一个模块。另外一个是,尤其是刚才发电的核心是鸟粪,有了鸟粪我们不清理,清理的成本比较高,整个的支架也比较高,在不清理的情况下长期的可靠性是非常大的顾虑,我们的产品把这个顾虑消除,并且有可观的发电收益,价值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是隆基业务的板块,隆基是相对比较聚焦的,我们聚焦在光伏、硅片、电池、组件的研发和制造方面,电站的解决方案以及我们基于碳中和形成一定互补绿氢的解决方案。下午我们在对话环节会有绿氢的一些分享,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