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杭州的爆发是偶然吗?(4)

实际上,早在2004年,浙大官网就发布要“打造中国的斯坦福”的文章。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融合和创新创业生态,深度影响了硅谷的发展。现在,浙大似乎正在以相似的方式影响杭州。

不仅有浙大,2017年,浙江省、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共同举办的之江实验室在杭州成立,聚焦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两大领域。2018年,西湖大学获批成立,目标是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2月5日,姚高员特别谈到,“杭州要以长期主义的坚韧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以超常之举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以全球视野聚焦战略科技人才、以非常之策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漫漫求索

今年1月,《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印发,计划优先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五大风口潜力产业快速成长,积极谋划布局前沿领域产业。

杭州计划,到2026年底,培育建成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10个左右,打造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左右,攻关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高端产品100个左右。

正全速前进的杭州,同样面临挑战。

冯雷认为,虽然目前杭州的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产业发展较好,但仍需解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海外市场准入标准等问题;部分新兴产业(如元宇宙)仍处碎片化阶段,需强化跨领域协作。

另外,冯雷还提到,虽然杭州有浙大等顶尖高校,但也面临人才结构性短缺,缺乏顶尖AI科学家、复合型工程师,部分企业依赖高薪抢人,可持续性存疑。

他建议,杭州应强化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平台,推动大科学装置(如量子计算实验室)建设,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卡脖子”技术攻关联盟;同时,优化人才政策与创业环境,探索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长期留人机制。

关于杭州未来的前景和挑战,城市进化论同样问了DeepSeek,在给出逐点分析后,DeepSeek总结到:

“杭州的科技产业已从‘单极突破’(电商)向‘多极共生’(数字经济+硬科技)转型,未来若能解决人才、核心技术、区域均衡等挑战,有望成为长三角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高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市场化活力,避免路径依赖;在政策设计中平衡效率与公平;通过开放合作弥补基础科研短板。若能实现这些,杭州或将成为中国科技产业‘软硬融合’的标杆城市。”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