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佳兆业还能复制2014年的“奇迹”吗?(2)

另外,截至2024年末,佳兆业总借款高达1350.74亿元,其中约88%为短期债务(约1181亿元),而账面现金仅剩6.98亿元;2024年合同销售额同比下降64.27%至80.57亿元,亏损扩大至约292.3亿元。

佳兆业还能复制2014年的“奇迹”吗?

佳兆业的境外债务重组始于2023年10月,其核心方案是通过发行新债券和强制可转换债券(CCB)置换旧债。

这一方案的“激进”之处在于,强制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被设定为4.05~4.75港元/股,较当前0.159港元的股价溢价达25~30倍。

但市场更关注的是,若方案落地,郭英成的持股比例将从25.54%降至8.04%,而债权人将持有58.44%的股份。

佳兆业还能复制2014年的“奇迹”吗?

佳兆业的重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去年6月,香港法院曾对佳兆业发出“最后通牒”,若当年8月前未能达成重组协议,将启动清盘程序。

关键时刻,郭英成低调返回内地,争取监管层支持,最终在2024年8月与债权人小组签订重组支持协议,锁定75.11%的债务持有人支持。2025年3月,香港高等法院、开曼群岛大法院及东加勒比最高人民法院先后批准四大重组计划,为方案扫清法律障碍。

而郭英成的回归,一定程度上也给重组局内外的各路人马带来了一剂强心针。“未来,我们将积极推进本集团经营风险化解,加速重回良性健康发展轨道。”郭英成在2024年的业绩公告中表示。

2014年的“奇迹”还能复制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与部分行业专家讨论“出险房企上岸”的话题时,多数人的观点都是,房地产企业只有在销售明显回暖且回款情况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上岸”。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