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城市24小时 | 提升首位度,“弱首府”如何扛重任?(2)

在此次调研中,韦韬走进两家企业,分别是广西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和南宁太阳纸业有限公司。这两家链主型龙头企业2024年合计完成产值207.9亿元,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核心力量。这其中,广西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正是比亚迪在南宁设立的三个电池制造企业之一。

就在不久前,南宁发布《美丽南宁(中国绿城)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推动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新兴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广西提出“经济大市挑大梁”,对象是柳州——要其“实现从全区跟跑到齐跑再到领跑的目标,更好发挥柳州在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数据显示,2024年该市GDP2950.67亿元,同比增长1.5%,二产增加值增长1.6%,增速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作为广西第二城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柳州被要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大力推进汽车、钢铁、机械、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提质增效,全力以赴建设制造强市。

北京发布24条举措提振消费

7月10日消息,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提到,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打造2至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在全球消费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上海将加快制定“AI+制造”行动方案

7月1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新闻发布会,介绍大会筹备进展情况。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表示,作为国家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上海深入贯彻“人工智能+”行动,抢抓垂类模型落地的“窗口期”。在AI赋能新型工业化这一主战场,上海正加快制定“AI+制造”行动方案,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等10个制造业方向,体系化打造复合性场景、智能化产品和标杆工厂。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