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26日在沪启幕(2)

二是着力打造赋能百业的垂类应用示范地。实施“模塑申城”工程,聚焦“5+6”重点领域,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垂类模型加快落地,建设制造、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国家AI示范应用基地,累计8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科学智能深化布局,实施“百团百项”,加速AI4S创新成果落地,“伏羲”气象大模型、“启明星”蛋白质设计模型等行业领先。具身智能加快量产,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公版机“青龙”,发布全球首个具身运动大模型“龙跃”,赋能工业制造、物流运输等场景。

三是着力打造开放融通的产业生态集聚地。市区协同建设高能级产业载体,以徐汇“模速空间”、浦东“模力社区”为核心,形成“一东一西、一软一硬”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模速空间”聚焦模型生态,周边集聚500余家“AI+”企业;“模力社区”瞄准具身智能和垂类应用,集聚了AI企业近200家。提供全周期融资支持,以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市级人工智能母基金为引领,聚焦算力、语料等要素设立功能性子基金,联动区级基金打造“种子期”到“成熟期”的融资供给体系。

四是着力打造年轻活跃的创新创业首选地。培育造就AI创业者队伍,组建上海创智学院,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组建创业团队;推动14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19所高校开设AI相关专业。加快建设AI人才梯队,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完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加速高端人才集聚,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AI人才支撑格局;目前,全市人工智能人才规模近30万人,约占全国1/3。构建全链开源生态,引进阿里魔搭、开放原子基金会等建设线上开源社区,累计开放4200亿Token文本和1TB视频图文数据,进一步降低AI创业门槛。

五是着力打造智能向善的治理合作先行地。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形成了专项规划引领、地方立法保障、领域政策支撑、伦理治理协同的立体化制度框架。持续优化治理体系,落实《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加快修订《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推动成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等平台落地运行,已与38个国家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国际AI产业对接与技术交流。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