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花样翻新 银行加固防火墙构建反诈新格局(4)

对此,前述华东地区某国有行资深从业人士解释,很多“黑灰产”通过诱导性信息,一步步引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或进行贷款和转账操作。由于是用户自行操作,支付或贷款平台难以将其与正常行为区分,成为风控难点。

从实践来看,商业银行、支付平台等机构也在反思,并试图探索通过手段创新来避免客户损失。其中,主动交互式风控便是一种实践,即用心智对抗技术,帮助受骗用户在“自愿支付”过程中意识到被骗,从而停止转账。

生态共治凝聚强大合力

“反诈骗之路永无止境,任何一家平台都无法确保100%安全。”前述某头部支付机构安全技术部人士表示,面对全球化、智能化的“黑灰产”团伙,生态合作联防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在可信环境下实现风险信息共享,构建全链路智能风险防控体系,增强行业协同效应,是亟待探索的方向。

从中国银联的实践来看,自2016年起,该机构上线运行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交易风险事件管理平台,持续面向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提供公安机关下发的涉案账户查询、止付、冻结等指令传输功能。该平台运行近9年来,累计协助公安机关止付、冻结涉案金额超7万亿元。

此外,中国银联建设司法协查系统,实现非法资金流向的一键快速查询,全力配合公安案件侦查与办理,2024年全年累计协查涉赌涉诈案件7000余件。

除警银协作外,银企联动和社区宣防也不可或缺。银行可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员工提供反诈培训,提升企业整体防骗意识。同时,深入社区开展多样化反诈宣传活动,针对老年人等易受骗群体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

“商业银行的反诈工作,正在从单兵作战转向生态共建。”前述某国有行资深从业人士认为,领先的银行已经意识到,有效的反诈体系需要多方协同。一方面,银行与警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涉案账户的即时冻结;另一方面,行业内的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完善,黑名单数据库的拓展也可以让诈骗分子难以遁形。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