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华为下场,宇树崛起,特斯拉量产,人形机器人的趋势,已经确定向上了(2)

如此快速的降本能力,着实给机器人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撼。通过春晚,这个震撼从圈子内传向了千家万户。

宇树科技“后生可畏”的故事,对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更大的意义在于表明,产业链的软硬件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了。只用两年时间,宇树就将机器人从立项到送上春晚。这儿还值得提一点的是,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国产企业是极具实力的,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华为都以国产供应链展开。

证据3:特斯拉的量产计划

虽然市场最为关注特斯拉,但是我们将他放在最后。主要就是因为马斯克由于过于乐观的表述影响了具体数据的置信度,从方向我们相信,但数据上需要反复验证。

今年1月9日,马斯克在CES大会上更新Optimus量产规划:2025年量产数千台,并在特斯拉工厂进行初步测试;2026年量产5-10万台,2027年再增加10倍。

这一消息在1月底的业绩说明会上,得以更加明确:

  • 目前正在设计单月1000台产能产线,下一条产线每月将生产1万台,之后生产线将达到每月10万台,这个产能数如果实现将能够支撑特斯拉2027年的数量规划。

  • 降本:有能力在100万台稳定生产状态时,将Optimus生产成本控制在2万美元以内。

  • 应用场景:Optimus已经可以做一些工厂应用,比如在车身线中运送车身、从夹具中取运零部件。这说明公司量产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经济性。

特斯拉终于从原型机进入到量产环节,接下来要追踪的就是产业链是否能够确认这个数量级了。当然,特斯拉对于技术方向的牵引作用仍然是最强的,也是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瞄准镜。比如在最新的业绩会中,公司还重点更新了灵巧手方向,表示使用了迄今为止最复杂的灵巧手,能弹钢琴、会穿针。

02

AI带动人形机器人迈过技术奇点

随着AI的爆发,我们在2023年7月的《》一文中,曾展望:

“ChatGPT的出现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新思路——将大语言模型与人形机器人结合,通过图像、文字、视频等数据联合训练,并引入多模态输入,增强模型对现实中对象的理解,帮助人形机器人处理具身推理任务。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以AI为人形机器人注入灵魂。”

1.AI带动2024年人形机器人快速进步

2024年是公认的人形机器人飞速进展的一年。硬件层面趋向收敛,其实主要还是沿用以前的机械电子件,变化最大的还是软件,训练开启。

跟工业机器人不同,人形机器人可以说是机器人的最高级形态,不仅需要极致的运动能力,更需要优异的交互、感知能力。换言之,人形机器人不是简单的将工业机器人上面的技术平移,而是需要软硬件能力的深度融合和迭代升级。

机器人的具身大模型,是最典型的端到端的模型,模拟人类本身思考过程,也是通往AGI的终局想象之一。2024年我们看到了一些可喜的进步。

首先是产业论证这条路基本可行。2024年智能驾驶开始普及,2025年开始放量,对于人形机器人可谓意义重大。因为智能汽车可以视为一个“轮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具身模型的成功将是以智能汽车的成功为基础的,这并不是武断,我们看地平线机器人公司也是战略先做智驾芯片,再去突破机器人,这也是公司名字中隐含的使命。

此外,清华大学证明了 Data Scaling Laws 在机器人领域的存在,换言之要实现端到端的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强大的算力、算法来支撑。

华为下场,宇树崛起,特斯拉量产,人形机器人的趋势,已经确定向上了

企业以及开始着手解决数据和算法的问题。

此前,机器人训练数据主要通过动作捕捉、仿真环境合成数据和互联网视频三种方式收集。2024年,英伟达RoboCasa实验通过合成数据训练机器人,开始优化数据来源。而且根据产业信息,在2025年,全球将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直接进入到工厂的实际场景中进行训练,破除“引力束缚”。

2.未来想象空间更大,具身智能不仅仅只在工厂流水线

开源的DeepSeek的技术突破,导致CloseAI也不得不再次Open,对产业更大意义在于这可能会加速基座大模型的技术进步,被誉为人工智能终极载体的人形机器人,有望在通往AGI的路上加速。

特斯拉也明确表示,待产品成熟之后,Optimus将走出工厂,成本如果真的低于2万美元/台,那家庭和工作场景都将具备经济价值。国产链实力同样也不容小觑,宇树科技们将走下舞台,从娱乐场景迈向应用场景。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只有10亿美元左右,但是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每年的增速都将超过50%,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1.19万台增长至60.57万台。

华为下场,宇树崛起,特斯拉量产,人形机器人的趋势,已经确定向上了图:产业趋势与基本面、股价的关系,资料来源:国投证券

如果技术加速突破、成本快速下降,展望千亿美元甚至万亿美元市场,也是并不夸张的假设。比如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估算:到2050年,美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3万亿美元,部署量将达到6,200万台;中国市场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6万亿元人民币,机器人数量达5,900万台。

但技术升级和成本下降都仍然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根据产业趋势的投资经验,市场行情未来也必将是波动的,只不过我们可以更加了乐观的是,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已经确定性向上了。

那能否在波动中找到更好的追踪主线,我们认为是有的。车企与人形机器人的深度融合主线愈发清晰,可能更好的为我们描绘出产业进展的寻宝图,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展开。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