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酱酒市场,变天了(4)

渠道的大起大落,传导到上游的则是在产能上作出取舍。权图酱酒工作室首席专家权图表示,预计2024年,仁怀产区总体产能减产大概为40%至50%。

真正走进酱香时代

酱酒一夜降温,并非行业一夜回到解放前,而是逐步向头部企业靠拢,产能提增、品牌分化,成为必然趋势。扩张高门槛,将中小玩家挡在了门外。

广发证券研报披露,茅台产区扩增万吨规模的酱酒项目,对基础建设、生产及储存等环节投资高达30亿元,非茅台产区为25亿元。茅台习水的3万吨产能及配套总投资规模高达84亿元。

隐形的时间成本,不是谁都能承受。酱酒从项目启动建设到下沙、储存、销售成品酒以及资金回笼,不少于5年至7年的周期,投机资本根本无法在短期内获利。

此外,酱酒主产区也已加强监管。自2020年开始,茅台产区对环保、无序扩能形成强监管态势,比如茅台镇金酱酒业就因未批先建酱香酒谷项目被严厉处罚。

酱酒热期间,有不少茅台镇中小酒企以贴牌、散酒等形式撤场,如今更无力扩产。未来的产能扩张机会,只有头部酒企能掌握。

广发证券预计,2025年产能规模前5名酒企产能,所占酱酒行业总产能比例将达50%,产能进一步向头部集中。

当然,茅台产区的产能也不可能无限扩张,这受制于当地原料状况和窖池承载力。

据遵义国资委统计数据,2020年其辖区内认证红高粱种植有机地块160万亩,年产能28万吨。如果按照1斤酱香基酒消耗2.57斤红高粱测算,一年基酒产能在10.89万吨,这已达极限。如果按照2020年酱酒总产能70万吨测算,优质酱酒基酒所占比重不足15%。

另外,优质窖池规模有限。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一个标准窖池年产能为7.50吨至8吨。贵州茅台现有窖池6720口,其年产能最高约5.40万吨,通过技改等措施,预计2025年基酒总产能升至5.60万吨。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