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珍爱网收割“珍爱”(3)

这一策略类似日本婚恋公司Zwei的“社区渗透”模式,但能否在中国市场复制成功尚存疑问。—毕竟,珍爱网过去二十年积累的品牌形象与“高端服务”深度绑定,平价化可能进一步稀释其竞争力

“每日资本论”认为,珍爱网的困境折射出婚恋行业的集体焦虑。从世纪佳缘的“简历买卖”到百合网的“霸王条款”,传统平台屡屡因“赚快钱”心态陷入信任危机。其核心矛盾在于,婚恋服务本质是“信任密集型产品”,但传统模式却将信任异化为“收割工具”

众所周知,70、80后用户曾为线下红娘的“人情味”买单,但90后、Z世代早已转向算法匹配与兴趣社交。探探、Soul等平台以“轻量化社交”吸引年轻人,不承诺婚姻结果,而是通过游戏、直播、兴趣社群让关系自然生长。这种转变本质是社交权力的转移——从平台主导的“工业化相亲”到用户主导的“颗粒化连接”

换言之,未来,婚恋平台的核心资产依然是用户数据。但类似珍爱网因虚构人设、滥用隐私遭央视曝光,也暴露出数据伦理的致命缺陷。未来,平台需在算法透明化与隐私保护间找到平衡,例如效仿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允许用户查看匹配逻辑并控制数据使用范围。

这就衍生到婚恋网站的价值重构问题,即从中介费到幸福税转变。传统婚恋平台依赖中介费盈利,但与用户利益天然对立。因为平台收入取决于签约人数,而非婚姻成功率。革新方向或是转向“成功服务费”模式——仅在用户结婚后收取费用,并将部分收益捐赠给婚姻辅导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

希望,整个婚恋行业能化危为机,并进行彻底变革。不仅商业模式转型,更需要价值逻辑的重构。当技术抹平信息差、监管筑牢底线、用户重掌选择权,婚恋服务才可能从“焦虑生意”蜕变为“幸福纽带”。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