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张一鸣的AI电商野心,藏不住了!(4)

搜索框的AI导购,京东和拼多多至今都没上线。他们对此并不迫切的原因,很可能是:电商平台本身的搜索展示页,已经进化得太好了。

无论你在淘宝、京东还是拼多多,只需在电商平台搜入简单关键词,点击搜索,顶部就会出现多个导购栏,从价格、产地,店铺到口碑等等,不一而足。

一些你没想到的选项,它也会提供。比如款式材质、使用场景。与其让你凭空归纳需求,不如它让你来做选择题。

张一鸣的AI电商野心,藏不住了!

同样是购买重阳节礼物,搜索框下的多个筛选栏,以及展开的筛选项,都在给消费者做导购,帮助其下判断。上图为京东的页面。

消费者逛平台,寻求导购帮助,主要原因是:它也不知道要买什么,或者不知道选哪一款。对于想买的东西,他只是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却很难描述出来。

这时你让消费者描述需求,是很困难的。给他一些参考和选项,他就会清晰起来。搜索展示页的各种选项,就是帮助消费者去除不确定性的支点。

这其实也是导购,不是主动介入问答,而是购物扶手——并且由于AI的应用,这种支点和扶手的作用,会更舒服。

消费者填写的个人信息,在平台的使用和购买习惯,以及其他平台数据的授权使用,都会帮助电商平台优化,让每个消费者获得的推荐页面,完全不一样。

即便以最简单的关键词,在搜索框找商品,也会弹出高度个性化的关联词,以及“猜你想找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导购,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想要的商品。

电商行业研究表明,中美两国的电商平台用户,在使用习惯上,有个数据是接近的。点开平台,50-60%直接点搜索栏,查找想要的商品。有需要才上网购物,人性是相通的。

从成交额看,美国电商平台超过七成的交易额,来源于搜索下单。这个数据在国内只有三成左右,大量交易来源于平台推荐,有各种流量位,更有关联推荐。

打一个简单比方,美国消费者逛超市,他们直奔主题,很多人买完就走了。中国消费者也带目的进商店,他们看货和比货的行为更多,而且更容易被琳琅满目的展示所吸引。不知不觉中,还买了别的东西。

中国的电商平台,智能化在提升,一般人在电商平台购物,变得极为简便。不需要工具助手在边上一问一答,消费者也能快速买到心仪商品。这算不算电商和AI深度融合?我认为是算的。此种融合更妙,堪称“润物细无声”。

当然,由OpenAI发起的AI对话导购,这种模式真能成功,那也是好事。以中国企业家的创新敏锐工程师的聪明才智,他们开发出来的产品,一定不会很差。在互联网创新这一块,我们还是要对中国的企业有信心。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