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在大厂等“死”的中年人

即便没有任何形容词,只要把“大厂”和“中年人”这两个词并列放在一起,就已经足以勾勒出本世纪最具灾难感的职场图景。

一般来说,大厂没有中年人。在“年轻化”、“35岁红线”这样的硬性要求下,人到中年却在大厂仍能有一席之地的,大多都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

所以我们定义的“中年”,其实也不过30来岁,他们在互联网的巅峰时期进入大厂,并在这里工作了6~10年。

这群人属于大厂老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前没有升职,未来大概率也不再有升职的机会,因此仍然囿于一线业务的基础工作。但同时,随着大厂业务的不断调整,他们入职时曾经炙手可热的业务如今又早已边缘化,因此内卷、消耗、困顿又成为这份工作的常态。

对于这些人来说,长年累月的职场生涯早已经磨平了他们的热情。

在大厂等“死”的中年人

▲图片来自小红书,图源见水印

想离职?好像除了这份工作之外,其他地方再没有比这里给的更多;而且上了年纪之后,再找有潜力的新工作也确实是个挑战。再加上家庭、孩子、车贷、房贷也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动荡。

继续干下去?似乎也不太可能,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总有一天会被大厂抛弃,只是或早或晚。

就这样,他们被困在其中,进退两难。于是,“等死”就成了一种日常。

在职场,“死”的终极意思是失去这份工作,但主动赴“死”和被动“处死”却差异巨大。

“许多人在这里工作时间都挺长了,如果被裁员,赔偿会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小A告诉我们,这是许多人选择在大厂等死的理由。而最近,小A也收到了裁员通知。

1234...全文 7 下一页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