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14 万一平的清河橡树湾,建在一家大厂的废墟上(3)

14 万一平的清河橡树湾,建在一家大厂的废墟上

我买的帽子

除了要拿回去做床单的几米金丝绒,没有卖掉的布、毛线、样品,最后都会低价卖给商城里其他打算继续做生意的同行。商场最热闹的时候,光卖线的同行就有几十家,小小的铺子里挤满来买线织毛衣的人,现在同行要么退休,要么撤走,搬家继续干的所剩无几。

" 现在线不好卖了,您会织毛衣吗?" 他是在问我,北京人在对话时喜欢用 " 您 ",尽管我肉眼可见地比他要小几十岁。见我剧烈摇头,他又说:" 我们那时候,您这么大的姑娘都会织毛衣,现在年轻人会织的少。"

我想起了给妈妈撑毛线的童年。几代人的记忆里,全家人的毛衣都从妈妈、奶奶或外婆的手里越长越大,像变魔法一样。几代女性曾经用这样的方式为家庭节约开支,到我们这一代,女孩子终于不需要织毛衣了,双手从一项以温暖和母爱为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

留下的,离开的

这是我在同一天里,听到的第二句以 " 年轻人 " 为主语的评价。

上一句来自另一家店里的顾客,她是商场的熟客,赶在商场关门前,来买羊绒线,定做春节要穿的羊绒衫。可能是我的年龄和她儿子差不多,而她儿子又从不穿她精心挑选的衣服,她忍不住抱怨:" 你们年轻人,就是不爱穿好东西。衣柜里没有一件正经衣服,羊绒、丝绸,多么天然的好面料啊,你们嫌不好打理,随便放进洗衣机里搅一搅。衣服就像人一样的,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

在这座建筑风格被凝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商场,顾客之间的交往方式似乎也被定格在上一个时代。拎着购物袋的陌生人,只要走进同一家店,很快就能搭上几句话,你帮我看颜色,我帮你摸料子。

在抱怨年轻人不爱穿 " 好东西 " 时,店里的气氛热烈到顶点,每一位母亲都有一堆苦水要倒。

" 前年我给儿子媳妇各做了一件羊绒衫,一直到现在都没见他们穿过。"

" 那你还给他们做呀?"

" 做呗,那能怎么办。就是这个紫色,多好看呐,人就是不爱穿。今年他们不穿我自己穿。"

做毛衣,基础款的手工费是 150 元一件,也可以带着自己看中的款式来,如果款式复杂,需要再加钱。线可以自选,按斤标价,按两卖,羊绒线 800 左右一斤,给成年女性做一件薄款纯羊绒衫,大概需要半斤线。这样算来,一件定制款羊绒衫的价格在 600 元左右。如果羊绒衫脏了,要放在 30 度左右的温水里,浸泡后手洗。

但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150 块钱的手工费,就足以在网上买到一件毛衣,可以扔进洗衣机随便搅一搅的那种。我们没有很多钱,也没有很多时间。

很多老顾客赶在最后几天来采购,还有人把商场闭店甩卖的消息发在小红书,不少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带着探究的目光来到这里。店里最受欢迎的单品是帽子,60 块一顶的羊绒帽比羊绒衫好卖得多,等我到店那天,帽子已经被卖得差不多了。老板走到模特跟前,一把摘下戴在模特头上的明黄色羊绒帽,戴到我的头上。模特自此露出光头,从店外的玻璃橱窗望进去,光头模特显得颇为诡异,但店里也没有其他帽子给她戴了。

14 万一平的清河橡树湾,建在一家大厂的废墟上

没有被带走的衣服

时间以一种相对缓慢的方式,在这座楼里流动。在这里,老板和客人对话的语速只有外面世界的二分之一,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却被拉长到两倍。好像我给我的 word 文档选择大两号的字体,再使用双倍行距。

缓慢意味着低效,但买的人和卖的人,似乎都不是很在意。

店老板会花 20 分钟时间,跟客人讨论怎么把她带来的两件羊绒衫拆线后重织。那是两件对襟羊绒衫,一件正红色,一件宝蓝色,购买于她的少女时代,等再次从衣柜里被翻出来时,发现扣子已经没办法扣上了。

老板把她红色羊绒衫的领子拆开,才发现领口处的线是被剪断的——这件衣服应该来自制衣工厂,为了提高效率,工厂会先用机器织好一大片,再批量剪裁后缝成完整的衣服。" 只有袖子的线能用了,你重织的话得再买好几两线,不划算的。" 老板劝客人把衣服留着,里面搭一件白衬衫,扣子扣不上就敞开来穿。

20 分钟的讨论结束,在老板的主动建议下,生意没有做成,她还要再花时间把领子缝回去,但她脸上没有任何沮丧的神情。

沮丧只出现在我们谈论起房租时,等搬到清河百货后,店租要翻一番,她不确定老生意是不是还能坚持做下去。对她来说,铺子是生意的根本,顾客亲手摸一摸线,选颜色,称份量,挑款式,最终把羊绒衫做出来再交付到顾客手上,每个环节都是买卖的必要环节,如果离开铺子,很多环节都会失去意义。

14 万一平的清河橡树湾,建在一家大厂的废墟上

也有一些店主,正在尝试把部分生意搬到线上。楼下制衣店的老板周师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上创业的苏州裁缝。" 当年苏州竞争很激烈,我就来北京看看机会,一做就做了几十年。" 周师傅仍保留着浓重的南方口音,他从九十年代开始在毛纺城市场开制衣店,做面料生意,也做西装和旗袍的私人定制。2024 年,在子女的协助下,他开始在微信视频号更新短视频,讲 "70 岁老裁缝的日常 ",在一期视频里,他说:" 有好多人刷短视频看到我以后来找我做衣服。"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