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全球大模型玩家追赶DeepSeek 马斯克的Grok 3模型发布会也出现DeepSeek!“AI六小虎”谁最焦虑?

抵达用户过亿的里程碑,ChatGPT用了2个月,而DeepSeek将时间缩短到了7天。

没有人可以忽视这条“鲶鱼”的存在。它出现在马斯克2月18日的Grok 3模型发布会中,出现在国内外头部大模型团队的讨论中,也出现在各行各业企业们的选择中。

很多企业都以接入DeepSeek-R1为拥抱AI的“先进”标志,腾讯、阿里和字节等大厂的多项业务“牵手”R1,阶跃星辰、MiniMax等“小虎”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而和DeepSeek产品形态最为相似的豆包(字节旗下)和Kimi(月之暗面旗下)目前仍是专注自身的状态。多位接近豆包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内部没有明确态度,但他们个人都认为豆包会专注自研模型,不会接入。记者从Kimi相关人士处亦了解到,“Kimi大概率不会部署一套R1给用户,毕竟公司的定位是以AGI(通用人工智能)为使命”。

AI战局被DeepSeek的“冒尖”迅速改变着,全球大模型玩家在技术上的追赶正在提速。

仅在2月18日当天,马斯克的xAI、阶跃星辰和Kimi都发布了全新模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一位接近Kimi的人士处获悉,近日公司内部缩短了原定技术项目的实现时间。“如果一开始重大问题就争先,我们有机会更早实现。”在2月13日的全员会上,谈及DeepSeek,字节跳动CEO梁汝波也为复现长链思考模型的速度不及时而反思。

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理事长、领中资本管理合伙人黄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DeepSeek的崛起会让整个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但也可能推动更多创新和商业化落地。“对于Kimi、MiniMax等其他‘六小虎’来说,融资和估值可能会受到一定压力,因为投资人在评估时会更加看重市场占有率和商业化能力。”

全球大模型玩家追赶DeepSeek 马斯克的Grok 3模型发布会也出现DeepSeek!“AI六小虎”谁最焦虑?

微信上的AI搜索界面

DeepSeek“爆改”搜索引擎市场?

近日,不少网友发现,微信已为搜索功能接入DeepSeek-R1模型,处于小范围灰度测试中。

记者实测发现,进入微信搜索页面后,点击“AI搜索”,并选择“深度思考”模式,便可以收获由DeepSeek-R1模型经过长思考而提供的更全面的回答。

对于微信接入DeepSeek的原因,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了三个理由:一是DeepSeek开源省钱;二是DeepSeek能够更好整合腾讯已有的数据要素,形成更优质的结果输出;三是腾讯可以从DeepSeek分走一些用户,“因为DeepSeek近些天算力不足,经常无法访问,一些用户正在找新的,更加便利的DeepSeek应用入口”。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记者,微信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后,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一是加强微信搜索,可以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二是智能聊天可以增强用户对微信的黏性和使用时长;三是有助于盘活微信的内容生态,如公众号和视频号等,通过AI搜索功能,用户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和分享优质内容,从而提升整个生态的活跃度和价值。

2月18日下午,微信官方称,由于用户对DeepSeek-R1的“热情远超预期”, 腾讯内部紧急协调部署,调用元宝支持微信搜索,给用户提供更多入口和选择。

紧接着微信的接入,2月16日,“百度搜索”在公众号上表示,为丰富更多元化的搜索体验,百度搜索将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最新的深度搜索功能。此外,2月16日消息,QQ浏览器正式接入DeepSeek-R1模型满血版,支持深度思考、联网搜索、多轮对话、历史记录回溯。

显然,搜索引擎市场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变局时刻,在AI的加持之下,用户检索信息的方式就此发生转变,此前的市场格局或也将自此发生深刻变化。

根据国信证券相关研报,截至2024年11月,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电脑+手机+平板)的份额为54%,居市场第一,份额从2024年1月的61%下降到54%。第二位的微软必应市场份额从2024年1月的17%增长到2024年11月的30%。

“当前国内搜索领域的老龙头是百度,但百度近些年来在搜索体验上改善不多,随着AI崛起,很多用户开始寻找新的搜索引擎,比如必应就吃掉了一部分深度搜索用户,而必应靠的也是AI。”盘和林认为,腾讯的加入,推出AI+搜索,实际上加剧了搜索行业的竞争烈度,未来腾讯将花大力气丰富搜索信息库。

在2023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搜一搜团队披露,2022年微信搜一搜月活跃用户就已达8亿。民生证券的相关研报提及,据新榜日常监测的百万级公众号样本库,2024年公众号累计产出超4.44亿篇文章,有30.78万篇阅读量达到10万+,相比2023年高于5.33万篇。

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模型产品未来在C端层面的主要出路就是替代搜索引擎,“可想而知,对搜索引擎行业的影响会是‘革命性’的”。

更开放还是更专注?大厂进入战略分化与生态之争

过去一年里,阿里、字节和腾讯等大厂下场做大模型。对于眼下DeepSeek的当先,拥有更多资源和落地场景的大厂都是何种态度?

阿里方面,2月17日消息,继DeepSeek全系列模型上线阿里云后,阿里云一站式智能大数据开发治理平台DataWorks正式接入DeepSeek-R1(671B)模型与DeepSeek-R1-Distill-Qwen-32B模型。用户通过DataWorks Copilot智能助手即可调用模型,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完成多种代码操作。

此外,近日,记者从阿里国际站了解到,其全流程AI外贸产品已接入大模型DeepSeek-R1,将全面应用于外贸生意的各个核心环节。1688方面也在本月表示,将推出基于DeepSeek的生意大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2月13日,在阿联酋迪拜举办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2025年世界政府峰会)上,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谈到了开源的价值,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目标只是开发一个闭源AI系统,那么这种努力的价值正在接近零。

同时,蔡崇信还透露了阿里与苹果合作的消息。若能借好这一波“东风”,阿里或也将在“AI to C”方向上收获优势地位。

“如果一开始重大问题就争先,我们有机会更早实现。”DeepSeek的爆火给予字节在AI业务上的一定反思。2月13日的全员会上,梁汝波表示,在去年9月OpenAI发布长链思考模型后,字节意识到了技术重大变化,但“没有觉得要马上复现出来”。

一位豆包大模型的员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OpenAI发布o1后的短期时间内,字节将复现长链思考模型的任务交给了内部聚焦前沿研究的Horizon团队,“对比(R1)的时间线已经早很多了,(如果要求复现速度,)时间肯定也充裕了”。

作为字节跳动的主力AI产品,豆包在过去一年讲述了一个后来者居上的故事——凭借模型的快速迭代和在流量渠道上的优势,豆包App在用户规模、日活用户量等多项指标上问鼎国内AI智能助手。量子位智库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豆包的App端日活用户量约千万,位居行业第一,排在其后的Kimi智能助手日活超300万,两者分别占比约50%和15%。

DeepSeek的“出圈”正在改写这一叙事。量子位智库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在AI智能助手App端,豆包和Kimi智能助手的日活用户共同占比从去年12月的超80%下降至约60%,DeepSeek占比接近15%。

面对是否会接入R1的选择题,多位接近豆包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内部没有明确态度,但他们个人都认为豆包会专注自研模型,不会接入。

而且字节在今年一开年就旗帜鲜明地再次“重仓”AGI研究。1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字节豆包大模型团队已在内部组建AGI长期研究团队,代号“Seed Edge”。Seed Edge鼓励跨模态、跨团队合作,且将得到单独的算力资源保障。

2月17日,有媒体报道,在谷歌工作长达17年的“Google Fellow”吴永辉博士已离开谷歌,加入字节跳动。吴永辉在字节将担任大模型团队Seed基础研究负责人,专注大模型基础研究探索、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等偏长期的研究探索工作,直接向梁汝波汇报。

可以看到的是,在这场AI之战中,大厂之间的战略分化也逐渐明显。

“DeepSeek的这一步棋无疑会加剧大模型领域的‘军备竞赛’。”黄岩称,腾讯通过微信接入DeepSeek,显然是在强化自己的AI生态,而其他大厂可能会加速推进自家大模型的落地和应用,以应对这种竞争压力。

黄岩表示,大厂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比拼,更是生态和用户场景的争夺。未来大模型会成为大厂标配,而谁能更好地将技术与实际场景结合,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六小虎”焦虑?大模型竞争进入新维度

和大厂相比,对外部资金依赖度更大的“AI六小虎”或许正在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在DeepSeek的刺激之下,除了阶跃星辰旗下“跃问”和零一万物、MiniMax的海外应用产品对DeepSeek-R1的部署动作外,“AI六小虎”还有各异招式。

首先是对“开源”选择的跟进,2月18日,阶跃星辰首次开源其Step系列基座模型。此次开源的模型分别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参数量最大的开源视频生成模型阶跃Step-Video-T2V,以及行业内首款产品级开源语音交互大模型阶跃Step-Audio。

MiniMax也在1月15日发布并开源新一代01系列模型,包含基础语言大模型 MiniMax-Text-01 和视觉多模态大模型MiniMax-VL-0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MiniMax在Github上开源了Text-01模型、VL-01模型的完整权重,以便于更多开发者做有价值、突破性的研究。MiniMax表示,“我们认为这有可能启发更多长上下文的研究和应用,从而更快促进Agent(AI智能体)时代的到来,二是开源也能促使我们努力做更多创新,更高质量地开展后续的模型研发工作”。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一位接近Kimi的人士处获悉,近日公司内部缩短了原定技术项目的实现时间。2月18日,Kimi面对开放平台用户推出了新模型kimi-latest,对标Kimi智能助手当前使用的模型,随智能助手产品更新而同步升级。

从长文本能力到k1.5,Kimi在技术领先上的野心可见一斑。在R1发布当日,Kimi发布了最新推理模型k1.5,该模型在OpenAI近日发布的研究论文中也被提及。

无论如何,DeepSeek的强势崛起已经搅动了大模型世界的一池春水。黄岩对记者表示,DeepSeek借助微信这个超级入口,能够迅速触达海量用户,这种流量优势是其他初创公司难以企及的。

“对于Kimi、MiniMax等其它‘六小龙’来说,融资和估值可能会受到一定压力,因为投资人在评估时会更加看重市场占有率和商业化能力。DeepSeek的崛起可能会让投资人更倾向于押注已经具备强大生态支持的玩家,而不是纯技术驱动的初创公司。”黄岩说。

黄岩认为,对于投资人来说,关键还是要看团队的执行力和技术壁垒,尤其是在巨头环伺的环境下,初创公司如何找到差异化定位和垂直应用,将是决定其估值和市场前景的核心因素。

张孝荣也认为,DeepSeek的成功提高了市场对AI搜索技术的期望和标准,创业公司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性能等方面不断提升,以应对来自DeepSeek的竞争压力。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大模型世界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另一个维度。

“不管是谁,能不能把生态链建设起来,能不能把商业模式的变现能力形成可持续化(发展),才是最大的关键。”张毅表示,DeepSeek最大的优势还是把生态进行了融合,能不能长久维系,能不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得看竞争对手们能否发力撼动其产业链的布局与渗透。

盘和林则认为,在DeepSeek出来之前,中国AI领域更重视应用,投资人更加希望AI企业找到商业模式和赢利点,但在DeepSeek出来之后,如今市场的热点已经重新回归基础算法研发,缺少基础算法的AI应用可能面临着(被)DeepSeek替换掉底层的需求,从而逐渐失去应用端的用户流量优势,甚至会面临生死存亡。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