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定投,是普通人投资的最佳选择吗?
指数基金的原理,基于市场有效理论。
巴菲特和芒格一直嘲笑说,如果这个理论有效,那么他们就没办法赚到那么多钱了。
但是,购买指数基金,几乎是巴菲特给普通人唯一的投资建议。
又但是,他说的是标普 500 指数基金。
前段时间中信出版社安排,与姜 Dora(她是有天赋的主持人)做了一个对话,中间我曾经提及:这个世界是非线性的,没有什么 " 简单重复 " 就能成功的秘诀,包括定投指数基金。
因为,即使 " 定投指数基金 " 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也与 " 哪里的指数基金、如何定投、谁来定投 " 有关。
在上述视频中,我说没有什么 " 十年 10 倍 " 的躺赚模式。在 B 站上,我看到年轻人们就此有所评论,自觉有必要澄清几点:
1、我在对话中的言论,没有针对任何 " 大 V",我也没资历对投资专家们进行评价;
2、指数基金定投,需要考虑具体的市场。在 A 股过去这些年,指数基金定投并没有很好的回报;
3、定投行业指数基金,只能建立在你真的非常懂,本质上和你有能力去买该主题的股票一样。但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指数基金。因为包含了对行业的预测;
4、加杠杆投资指数基金,更与 " 定投指数基金 " 无关。这只是走清纯路线的赌博,归根到底还是赌博。
5、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所有人都适用的具体赚钱秘诀。
美国著名作家库尔特 · 冯内古特和同为作家的约瑟夫 · 海勒一起,参加了一位亿万富翁举办的豪华派对。
冯内古特对海勒调侃说:" 你知道吗?据说我们的东道主在一天之内赚到的钱,比你那本《第 22 条军规》从出版到现在的所有版税总和还要多。"
海勒回应道:" 没错,但我已经拥有了他永远无法拥有的东西——知道什么是足够(enough)。"
我是在约翰 · 博格的一本书的最开头,看到这个真实故事的。他是第一只指数型基金的建立者。作为一个名字可以作为 " 财富 " 符号的人,他为何如此强调 " 知足 "?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话题:一个人一生赚多少钱才算 " 足够 "?
有人说:"100 年以后的历史学家可能只会记住两位投资大师——沃伦 · 巴菲特和约翰 · 博格。他们将会记住的两本书呢?本杰明 · 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和约翰 · 博格写的所有内容。"
你看,一下子把《决策算法》的前两节 " 理财决策 " 的课程全串起来了。
这三位大师,基本理念一脉相承,都是坚信常识,认为股票的赚钱效应来自企业的盈利,而不是股价的涨跌。选择好的企业,长期拥有,就能享受复利。
不过,比起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博格更神奇的地方在于:他的理念更简单,每个人都可以运用他的方法,实现了不起的财富增长。
具体而言就是:购买一只涵盖全市场组合的基金,然后长期持有。这样的基金被人们称为指数基金(index fund)。
说起指数基金,你一定不会陌生,也听说过指数基金定投的理念。
这种方法同样被大师们所推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 · 萨缪尔森就说过:" 博格所主张的理性概念,可以让无数人受益,20 年后,我们就会成为周边邻居羡慕的对象。与此同时,我们仍然能够在多事之秋安然入睡。"
听起来真好,既简单又安全还惠民。
但是,我想问你两个问题:
你自己投资指数基金了吗?
你身边哪些朋友靠定投指数基金赚到了钱?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先探寻一下指数基金的前世今生。
1900 年,法国学者路易斯 · 巴舍利耶在博士论文中抛开了对金融市场的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用概率论建立了金融市场价格的随机游走模型。
整整过了 60 年,这个模型才被萨缪尔森教授再次发现。他提出,股票历史的表现对未来没有影响,股价的变化是随机游走的。
这意味着:历史走势对未来并不提供可被利用的 " 确定性模式 ",股价的短期涨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预测的,带有噪音与随机性。
接着,著名经济学家尤金 · 法玛提出了" 有效市场 " 假说,该假说认为,股价充分反映所有已知信息,市场不可被战胜——道理很简单,市场由所有投资者组成,总不能自己打败自己。
1975 年,查尔斯 · 埃利斯发现了" 成本理论 ",基金的管理费等各种成本,长期看几乎抵消了股票基金平均 20% 的收益。
看起来,以上理论都是来给资本市场泼冷水的:
巴舍利耶和萨缪尔森的 " 随机游走 " 理论,说明短期预测市场几乎不可能;
法玛的 " 市场有效 " 理论,说明无法持续战胜市场;
埃利斯的研究显示高成本会侵蚀收益。
都这样了,华尔街还咋玩儿呀?
所有的 " 坏事情 ",倒过来想,没准儿就成了好事情。
约翰 · 博格反而从上面的理论中受到启发,以 " 被动复制 " 的思路另辟蹊径。
既然 " 打不赢 " 市场,那么 " 干脆跟着走 "?
博格意识到,如果绝大多数人无法真正跑赢市场,那么与其把宝贵的时间与资源投入到很难成功的主动管理里,不如直接跟踪市场,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让投资者享有 " 市场的平均回报率 " ——而在有效市场下,这个 " 平均回报率 " 本身就不低,长期来看甚至打败了绝大多数主动基金。
倒过来想的指数基金,一下子将 " 限制 " 变成 " 优势 ":
既然不能预测,何不跟随整个市场?
既然不能战胜市场,何不直接买入整个市场?
既然成本会侵蚀收益,何不将成本降到最低?
1976 年,约翰 · 博格率领先锋基金,推出了全球第一只指数基金——先锋 500 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起初并不顺利,还被华尔街嘲笑为 "Bogle ’ s Folly"(博格的愚蠢)。但随着时间推移愈发被市场认可,成为投资领域里 " 最简单、成本最低、最能让普通人睡得安稳 " 的投资方式之一。
对博格来说,这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成功,也是一种更符合投资者利益的 " 知足之道 "。
毕竟,如果连 " 市场本身的平均回报 " 都拿不到,还谈什么持续打败别人呢?所谓 " 知足 ",就是先抓牢那块确定可得的蛋糕,并且创造一生够用的财富。
指数基金这么好,但是真正从中受益的人为什么不多?
排在第一的原因就是:不甘心。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水平至少在中上,怎么可以接受指数基金这种平庸的回报水平呢?
聪明人可能就更无法接受:我怎么可能只拿到平均数?
在约翰 · 博格的论述中," 均值回归 "(Mean Reversion)是一个无比重要又常被投资者忽略的概念。他反复强调:无论基金的投资风格如何多样,投资的板块如何变化,从长期来看,它们的业绩终将回归到市场的平均水平。
换而言之,我们常见的 " 昨日之星 " 可能会成为 " 明日落后者 ",而被市场忽视的投资对象,也可能在时机成熟时重新回到均值附近。
一些投资者总想借不同的策略、市场风格、行业主题来获得超额回报,但放到长周期里看,这往往是徒劳的。
回到 " 知足 " 的主题,如果明白投资最终难以摆脱 " 均值回归 " 的引力,那么投资者就没必要一直追逐 " 短期第一名 " 或 " 热点板块 ",因为大概率会受到 " 均值回归 " 的反噬。
所以,拥抱市场整体,用更低的成本、更少的交易去稳稳抓住 " 市场平均回报 ",在长期里反而能跑赢大部分拼命追逐热点、追涨杀跌的对手。
这正是博格主张的指数基金之道:与其指望自己变成下一个 " 股神 ",不如好好降低成本、稳抓市场回报,把耐心交给时间,照样能从市场获得不逊色于大部分专业机构的回报。
你可能会说,我是个知足的人,也甘心获得市场平均回报,那么我是不是只要安静地定投指数基金就能慢慢变富呢?
很遗憾,也未必。
博格的理论主要来自美国股票市场。然而,各个市场并不完全相同。
比方说,尽管在某个时间区间里,标普 500 和沪深 300 的涨幅接近,但是标普 500 涨得比较平缓而均匀,而沪深 300 波动较大," 快牛慢熊 ",可能在很短时间内一把拉光涨幅,然后很多年指数都原地不动。
这时候,你可能较难简单通过指数基金实现财富,连定投策略也无用武之地。
你看,这就是决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没有哪种妙方,能让你完全不用通过自己的独立判断去做决策。
指数基金在一个相对成熟、长期向上的市场里,确实能给普通人提供 " 简单、低成本、稳健 " 的投资路径。
但在新兴市场或者波动性较高、结构分化显著的环境下," 躺赢式 " 定投并不一定奏效,也需要针对市场特点进行适度调整和组合优化。
接下来,我为你提供一些思路作为参考:
第一,选好指数:宽基优先,兼顾行业或主题。
宽基指数:这些指数涵盖大部分市值或不同规模的优质公司,分散度高,也是定投的常用标的。
行业主题指数:若你对某一板块的长期前景有信心,并且看得懂,可将其作为补充配置,提高整体组合的成长性。
第二,做好全球化或多资产配置。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投资国外市场,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即便不出海,也可以通过 QDII 基金、港股通或部分跨境 ETF 来实现多地域配置。
在 A 股高波动的现实下,加一些债券基金、货币基金能在熊市时维持心态稳定,提高组合的抗波动能力。
第三,认识 " 快牛慢熊 " 的市场特点,拉长周期。
A 股常常在短期内出现急速拉升,然后漫长横盘或回调,指数在较长时间里都可能不创新高。
如果只定投了半年、一年,正好遇到高点,收益很可能不理想。要有至少 3~5 年以上的投资周期,最好经历一个完整牛熊,才能体会到定投成本平滑的好处。
对于多资产或多市场配置的投资者,可以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再平衡。
第四,设定 " 安全垫 ":避免流动性冲击。
千万别重仓或加杠杆投入指数基金,如果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急需用钱,却碰上股市低迷,你就只能 " 割肉 "。
建议保留相当比例的现金流或流动性工具,让你在市场大跌时,不至于被迫卖出,反而能逆势买入摊低成本。
现金流非常重要,不管是一份工作,还是租金收入,都能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弹药。
第五,选安心的、管理费低的指数基金。
优先选国内最大的几家基金公司的指数产品,名字我就不提了,你很容易就能查到,并且选资金规模相对较大的、成立时间长的指数基金,减少清盘的风险。
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用通常都差不多,当然越便宜越好。
博格在书中分享了他人演讲中的一个故事,叫《不计其数的钻石》:
在古代波斯,一个富有的农场主离开故乡寻找更多财富,他穷其一生徒劳地寻找神秘的钻石矿。随着年华逝去,他得到的只有沮丧,他成为一个背井离乡、一贫如洗的乞丐,最终绝望地投海自尽。
与此同时,在这位农场主的庄园里,新主人打量着他拥有的广袤土地,看到溪流中有什么东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是一颗大大的钻石,正静静地置身于一个大钻石矿的矿顶。
那么,什么是我们后院的钻石呢?
一个,是指你自己;
另一个,是指常识。
这两样东西,看似都唾手可得,但又都不容易。自己最难懂,常识不常见。
对于你自己这颗钻石:你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资金需求,才能设计出最适合的投资策略。正如博格所说的 " 知足 ",不是不思进取,而是认清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之道。
对于常识这颗钻石:投资的成功往往不在于多么复杂的策略,而在于最基本的常识。低成本、分散风险、长期持有,这些都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坚持。
正如博格的结论:常识和简单化是财务成功的关键。
回到这节课的开头:一生赚多少钱才算 " 足够 "?
约翰 · 博格给出的答案是:与其终生追求所谓 " 超额收益 ",不如踏实地拿到那份属于你的市场回报。
这正是他所说的 " 知足 ":
并非懈怠追求,而是选择最务实、最符合常识的路径;
并非贪恋奇迹般的高收益,而是珍惜稳稳可得的长期复利。
钱也从来不是用 " 多 " 与 " 少 " 来区分的,很多时候,够用就好。
对于普通人,依照常识,构建好人生的牢靠的财务体系,享受 " 足够 " 带来的从容与自在,远胜无休止的攀比与追逐。
知道什么是 " 足够 ",并且能够构建和守护这种 " 足够 ",可能是一个人在财富上最完美的状况。
做好决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人生,几乎就是由几个关键决策塑造的。
2月25日,芯片ETF基金(159599)从一度跌超2%成功翻红,截至11:14,芯片ETF基金(159599)涨超0.3%。成份股拓荆科技涨超6%,安集科技、澜起科技、天岳先进涨超4%,盛科通信、格科微、长川科技、寒武纪涨超2%
2025-02-25芯片,ETF基金,159599华安证券02月25日发布研报称,给予极米科技(688696.SH,最新价:126.15元)买入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公司发布2024Q4业绩快报;2)Q4内外销皆边际好转;3)Q4盈利修复核心来自毛利
2025-02-25极米科技,华安证券,预期香港联交所最新披露权益资料显示,2月18日,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以每股均价19.8733港元减持国药控股(01099)122.17万股,涉资约2427.94万港元
2025-02-25国药控股,摩根大通,减持因筹划收购资产,东睦股份(600114.SH)今起停牌。 2月24日晚间,东睦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驰高科)35.75%股份,同时公司拟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2025-02-25东睦股份,公司,预计新京报讯 2月24日,康希诺发布公告
2025-02-25疫苗,康希诺生物,婴幼儿新京报讯 2月24日,康众医疗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48.0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2%
2025-02-25康众医疗,增长,净利润北京商报讯(记者丁宁)2月25日,赛分科技(688758)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28.65%;归属净利润8516万元,同比增长62.25%
2025-02-25赛分科技,公司,同比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2月24日,太平鸟全球首家“超级壹号店”正式落子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标志着太平鸟零售战略升级新篇章开启
2025-02-25太平鸟,上海,零售日发精机(SZ 002520,最新价:8元)发布公告称,2025年2月24日,日发精机接受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等机构调研,公司董事会秘书祁兵参与接待,并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2025-02-25日发精机,航空航天,机构调研在MEGA身上,理想没能真正解开从增程爆款转变到纯电爆款的方程式,并将这道难题往后延了大半年。今日,理想汽车公布了旗下最新车型理想i8官图信息
2025-02-25理想汽车,理想,SUV被特朗普带火旗下充电宝产品后,消费电子品牌安克创新最近又吸引了一波关注。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组安克创新内部会议的照片,照片显示安克创新去年奖金分红8亿元,年收入破百万人数达494人。安克创新相关负责人对多家媒体回应称,该组会议图片属实
2025-02-25安克创新,奖金,分红2月24日晚间,申昊科技(300853)披露,于近期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一项发明专利证书,该专利发明名称为“一种多旋翼爬壁机器人”,申请日为2021年12月17日,授予公告日为2025年2月14日
2025-02-25申昊科技,机器人,公司过去几年新能源车的爆发成就了众多的企业,泰金新能就是其中一家,公司借势踏上了冲刺IPO之路,于2024年6月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了上市招股书(申报稿),并于2025年1月17日完成了第一轮回复。 在冲刺IPO的路上,泰金新能呈现了高成长性
2025-02-25泰金新能,公司,分别为指数基金定投,是普通人投资的最佳选择吗? 指数基金的原理,基于市场有效理论。 巴菲特和芒格一直嘲笑说,如果这个理论有效,那么他们就没办法赚到那么多钱了。 但是,购买指数基金,几乎是巴菲特给普通人唯一的投资建议
2025-02-25足够,一生,多少" 当你编造出第一个谎言,后续需要更多的谎言去掩盖 "。眼下,中国留学人数即将突破百万之际,而留学行业的一个细分赛道 " 申诉服务 " 也日益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隐性需求
2025-02-25留学生,成为,造假文 | 松果财经 2 月 24 日,A 股万丰奥威、中设股份等低空经济概念股涨停。消息面上,2 月 21 日,成都市在新都区举行了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现场推进活动
2025-02-25经济,低空,中国又一家银行新设首席风险官一职。 2月24日,光大银行(601818)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聘任马波为首席风险官,马波的首席风险官职务自其任职资格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之日起生效
2025-02-25光大银行,总经理,风险每经AI快讯,2月25日,Apple开发者官方公众号现已正式上线,苹果将通过该官方公众号提供面向中文开发者社区的新闻、公告和活动动态
2025-02-25Apple,公众号,开发者“‘好空调,格力造’要变成‘好空调,明珠造’了吗?!”董明珠又上热搜。 原来,悄无声息之间,不少格力专卖店将招牌换成了“董明珠健康家”,同时多个线上直播间也同步更名
2025-02-25董明珠,格力,格力电器新京报讯 2月24日,天士力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4.98亿元,同比下滑2.03%;实现归母净利润9.56亿元,同比下滑10.78%
2025-02-25天士力,公司,华润三九A股三大指数低开高走,盘面上,工业母机、发电机概念、能源金属、减速器、汽车整车、3D玻璃、机器人执行器、荣耀概念、风电设备等位于涨幅榜前列,转基因、粮食概念、腾讯云、农牧饲渔、农业种植、化肥行业、短剧互动游戏、AI语料、供销社概念表现不佳
2025-02-25人工智能,AI,阿里巴巴沧州这个地方是有说法的。 不仅横空出过 " 集美 " 一词的创始人,如今又再度打造了一位同样重量级的网红——民哥。 河北沧州赵官屯,现如今已经成为这位网红的专属孵化基地,抖音上的民哥矩阵也玩得风生水起
2025-02-25民哥,网红,沧州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昀肖实习生苏洋北京报道 近日,*ST龙津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或触及财务类终止上市情形。此前,公司已多次发布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
2025-02-25中药,龙津药业,退市2月2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02-25人工智能,产业,深圳证券时报网讯,企查查APP显示,近日,鸿鑫辉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徐正辉,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汽车零部件研发;人工智能硬件销售等
2025-02-25智能机器人,信质集团,上海本报讯 (记者肖伟)2月24日晚间,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菱线缆”)公告,与湖南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国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海外业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025-02-25华菱线缆,湖南,战略合作飞龙股份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截至11:05,该股上涨8.42%,股价报18.29元,成交量7592.12万股,成交金额13.01亿元,换手率14.15%,该股最新A股总市值达105.13亿元,该股A股流通市值98.13亿元
2025-02-25飞龙股份,股价,亿元2月24日晚间,龙图光罩(688721)交出上市以来首份年度成绩单。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2.9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183.29万元,同比增长9.84%
2025-02-25龙图光罩,2024,公司2月24日,格力电器(000651)媒体座谈会上,针对近期多家格力电器专卖店更名“董明珠健康家”一事,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表示外界存在误解
2025-02-25格力电器,董明珠,董事会2025年2月24日,品渥食品(300892.SZ)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的一致行动人上海熹利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熹利”)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2.5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53%
2025-02-25公司,本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