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牦牛科技与e签宝合同曝光,电子签名实名认证谁之责?(4)

e签宝去年“甩锅”行业之后,行业出现不同声音。上上签CEO万敏正是其中一位。万敏向记者表示,去年她试图为行业“正名”的声明文章,不久后便找不到踪迹。

一位电子签名行业匿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 ,当前各大厂商普遍在平台中整合了电子签名服务,可视为行业常态。然而,“约定认证委托”与“让渡认证责任”等做法并不是行业“惯例”。

举例来说,按规定应实施“三要素认证”的情况下,擅自降为标准较低的“二要素认证”,此种行为已经是对合规底线的挑战,更遑论将认证责任全部“单边委托”给电子合同的某方。此类超越规范的操作,往往潜藏着高额利润,却也步入了法律与道德风险边缘的灰色区域。

万敏告诉记者,平台类客户上线前必须完成实名认证,因为他们作为开发者主体会发起签署大量的电子合同,“一出错就是大错”,更要严格实名验证。

嵌入客户的平台,在行业内称为“客户的生产环境”。“客户上‘生产环境’前,需提交产品实名、合同签署说明及日志截图进行合规审核。每一份合同上,每一个签署人,都要去做身份审核 ,审核通过后释放开发者参数。”万敏说。

法大大一名区域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电子签名公司法人实名认证需人脸比对法人及经办人,并验证组织信息。

一位行业专家指出,如果“约定委托认证”确认存在,不论是e签宝个别行为,还是“行业通行做法”,都隐含着巨大的风险隐患。“别说央企了,更高级别,甚至公权力部门的公章是否也可能被伪造?系统性风险不可不察。”

提到“天下无假章”的宣传时,e签宝管理层表示,天下无假章,只是社会公众都希望实现的一种状态。

当被投资者问及“以你们的技术服务,能保障章都是真的吗?”,e签宝代表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大。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