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牦牛科技与e签宝合同曝光,电子签名实名认证谁之责?

“我们只是技术工具,公章真假由牦牛科技负责”,3月18日,电子签名服务商e签宝高管在浙江华侨系案件专班组织的沟通会上,面对投资人追问时抛出争议性回应。

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下称《电子签名法》),即将迎来它的二十岁生日。半个月前,华侨系黄金理财诈骗案投资者代表与e签宝管理层进行了第二次正式沟通会,这次对话中关于电子签名行业技术合规性、责任边界与行业生态的争议,在《电子签名法》20周年这个时点显得颇为尴尬。

自半年前华侨系暴雷以来,中国黄金集团旗下公司中鑫国际融资租赁(深圳)有限公司(下称:中鑫国际)在不同场合声明自己在华侨系涉案公章为假公章。这一声明把电子签名行业龙头公司e签宝推上了风口浪尖——假章如何批量从e签宝出口流出?

“318”沟通会上,e签宝第一次派出了高管作为代表,公司管理层解释称,e签宝向华侨系平台牦牛信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称:牦牛科技,侨行天下APP的运营主体)提供的是工具性质的接口产品,且约定将实名认证的义务和责任,委托“让渡”给牦牛科技。

这次沟通会再次引发电子签名认证行业服务底线的讨论。客户的不正当需求是否应成为挡箭牌?将身份认证责任转嫁给客户平台以规避审核是否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央视“315晚会”曝光电子签被高利贷利用,部分电子签平台的“实名认证”成了摆设,许多受害者签署电子合同后才发现,收款方竟然是虚假身份,甚至“不是活人”。

在《电子签名法》颁布20周年之际,电子签名行业的合规性困境和隐含的系统性风险是否已经充分暴露?

正如某电子签名行业垂直媒体近日发文写道:从鼓吹法律效力到滥发数字证书;从价格战内卷到放任接口的“裸奔”,这场危机早被写好了剧本。

1234...全文 6 下一页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