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微博中,雷军直言," 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这也是小米最艰难的时刻。乃至整个国产新能源,都进入了一段冷静期。
2025 年的北京车展、上海车展,比往年更安静了一些。
车主站上特斯拉车顶、周鸿祎站上国产车车顶 …… 这些往常年引起全网轰动的戏码,并没有上演。
这似乎是一个趋势,进入 2025 年,价格战未能如期上演,厂商营销也变得十分谨慎,国内汽车市场已经有进入拐点的趋势。
降价潮退,短暂盘整
4 月并不是产品发布的大月,但由于上海车展,有不少车企相继发布了新品或者改款。
比亚迪发布了海狮 07DM-i 智驾版、方程豹钛 3、唐 L、汉 L;问界 M8 开启首批交付,阿维塔 06、广汽昊铂 HL 正式上市。除了新车,特斯拉、小鹏相继推出了改款。
不过,相比于新品和价格,车企的竞争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
按照乘联会的数据,今年降价潮已经有放缓的趋势。1 月有 7 款车型降价,2 月份有 21 款车型降价,3 月份降价车型数量 23 款,与之相比,去年仅 3 月降价的车型就高达 51 款,体现了降价潮大幅降温。
这个现象背后,既有降价空间被持续压缩的情况,也有不再需要大规模降价卷份额的因素。
4 月,国产新能源车企销量继续维持在高位,但没有进一步向上突破。公布销量的 14 家车企中,销量平均数为 72695 台,同比增加超过 2 万台,环比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按照中位数,14 家车企为 34492 台,同比增长了 29%,环比有所减少,但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准。
虽然比亚迪还是无可争议的龙头,但其他车企的追赶势头非常明显。4 月上汽和吉利销量已经超过 10 万台,再加上偶尔破 10 万台的奇瑞和长安,目前 10 万俱乐部的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
发布销量的车企都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有四家车企同比翻番式增长,另有三家车企增速超过 50%,车企的淘汰线越划越高。车企的分化依然在继续,4 月车企销量排名较上月几乎没有变化,同时头部车企的同比增速明显更快。
具体到品牌,多数品牌都实现了月销过万,以 2.5 万台为界,突破这个门槛的品牌数量已经达到了去年 11 月、12 月的水准,整体增长的势头依然在继续。
比亚迪王朝和海洋系列仍然是不可撼动的存在。今年以来,海洋系列的表现更强。方程豹系列也逐渐站上新台阶。4 月销量 10039 台,最近半年有两个月销量破万。
这两个系列之下,吉利的银河系列同样亮眼。今年以来,银河系列已经三个月销量超出 9 万台,本月更是创造了历史新高的 96632 台。
有的品牌势如破竹,有的品牌则遭受着挫折。在上个月出现舆情事件后,小米汽车本月销量为 2.8 万台,出现了环比小幅下滑。上险量数据显示,3 月 31 日 ~4 月 6 日,在 "3 · 29 小米 SU7 爆燃事故 " 后的完整首周,小米汽车销量为 0.5 万辆,排名下降 3 位至 21 名。创下了两个月以来小米汽车最低周销量。过去两个月中,小米汽车周销量从未低于 0.6 万辆。
除了小米,智界、乐道、智己等品牌都还处在没有打开局面的状态,阻力重重。
2025 过去了三分之一,有不少车企的指标完成度很高。小鹏已经完成年度销量的 37%,吉利完成 31%,实现全年的目标并不困难。
然而像上汽智己、广汽埃安、蔚来等车企 / 品牌,进展相对较慢,其中智己只完成了十分之一,想要完成全年目标,除非实现大幅度突破。
车企正在跟时间赛跑,跟竞品赛跑,跟自己赛跑。
智能化提速
3 月安全事件的影响,在 4 月得到了集中体现。整个 4 月,智能化成为了关键词。
汽车行业的报告指出,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市场渗透率增长迅速,目前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市场渗透率已从 2021 年的 23.5% 增长至 2024 年的 57.3%,预计今年 L2 级的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 70%。
这种背景下,智能化的进一步规范发展成为重要工作。
4 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力图推动相关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上海市等 9 个城市以及 " 北京市基于新型储能的 V2G 车网互动协同调控试点项目 " 等 30 个项目,被列入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
车企智能化的动作也在提速。L3 级自动驾驶今年将进入量产阶段。
华为发布了新一代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ADS 4,首发量产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舱内激光视觉传感器,首创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称,2025 年有望具备 L3 的商用能力。
同时,上汽智己也宣布今年将落地 L3 级量产自动驾驶系统,L4 级 Robotaxi 即将在上海浦东机场至迪士尼路线投入运营。
广汽发布 C01、G-T01、G-T02 等 12 款车规级芯片,使用场景覆盖智能汽车电源管理、制动、集成安全等多个领域。冯兴亚透露,第四季度,广汽的 L3 自动驾驶车型将上市销售。
除了技术战,价格战也在同步。今年 2 月,比亚迪掀起了 " 智驾平权 ",或许是受到比亚迪的压力,华为的智能辅助驾驶也在下探。据 36 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宝骏品牌计划推出一款全新车型,该车将搭载华为 ADS 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其价格将在 15-25 万之间。
此外,零跑宣布对含有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车型,智驾软件全面免费,包括免费开放高速智能领航辅助(NAP)功能。
价格战、技术战之外,从 3 月开始,智驾安全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
工信部等监管部门发文要求,车企需停止使用 " 智驾 "" 高阶智驾 " 等模糊表述,统一采用 " 辅助驾驶 " 或 " 智驾等级 + 辅助驾驶 " 的命名方式。
4 月 30 日,余承东在发布的科普视频中,使用 " 智能辅助驾驶 " 替代了此前常用的 " 智驾 " 说法。随后,厂商均更改了宣传内容。
" 小米智驾 Pro" 更名为 " 小米辅助驾驶 Pro";" 小米智驾 Max" 则改为 " 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理想、蔚来、阿维塔、小鹏等品牌门店在产品宣传中,均显著降低了对智能驾驶功能的强调。
4 月底,华为联合 11 家汽车品牌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并且在倡议中,华为将与各品牌讨论推出 " 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 ",通过模拟场景教学、实时风险提示等,帮助用户提升安全驾驶的意识。
这个趋势还在延续。5 月,工信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试图通过强制 " 新国标 " 等方式,破解隐藏式车门把手等设计背后的安全隐患。
由此推测,在接下来,厂商的一大竞争焦点将是智能化的能力,以及同步配套的安全保障能力。
出海:进一步提速
随着国内市场价格战进入拐点,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厂商普遍关注的焦点。
4 月,披露海外销量的车企仍然不多,奇瑞是已披露数据的车企中销量最高的,比亚迪则是增长势头最好的车企。
比亚迪 4 月销量达到 78705 台,连续第 5 个月创造了历史新高。据易车数据,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在巴西、意大利、泰国、澳大利亚等市场夺得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同时在加坡等市场也获得了全品牌(包括燃油车)销量冠军。
易车数据显示,比亚迪在巴西、意大利、泰国、澳大利亚等市场夺得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同时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市场也获得了全品牌(包括燃油车)销量冠军。
比亚迪的动作依然非常密集。
其在柬埔寨建立了第一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在沙特,比亚迪宣布与沙特阿美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探索更深度的合作。在欧洲,比亚迪在瑞士举办品牌上市发布会,正式进入瑞士市场。到今年年底,比亚迪将在瑞士设立 15 个销售点。
比亚迪的示范带动下,其他车企也都加大了海外市场的布局。
长安汽车提出,今年海外销量目标 100 万辆 。上汽计划未来三年将推出 17 款全新海外车型。何小鹏表示,期待未来 10 年超 50% 汽车销量来自海外,想以高科技、中高端的定位进入全球。
具体动作上,上汽旗下智己汽车正式进军澳大利亚,LS6 海外版 IM6、L6 海外版 IM5 亮相墨尔本车展。
蔚来汽车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在欧洲推出 FIREFLY(萤火虫)电动汽车。
小鹏汽车与巴林的汽车集团 Ebrahim K. Kanoo 达成战略合作,正式进军巴林市场。根据规划,小鹏 G6、G9、X9 三款旗舰车型将于 2025 年下半年登陆巴林,依托 Kanoo 集团覆盖全境的销售服务网络。
如今的海外市场,与新势力刚刚崛起之时的国内市场有很大相似之处,量变仍然在积累,新能源车企的海外竞争正在走到台前。
华为缺席,小米降温
新势力中,华为和小米无疑是这个市场最受关注的车企。然而,4 月,两家车企都在变得 " 安静 "。
往常月份,华为鸿蒙都会公布月度销量,但从 3 月开始,华为不再披露数据,本月也没有具体数据。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辅助驾驶报告,这些数据并不能真正了解到 "X 界 " 的市场表现。
从侧面看,问界销量有所回升,从连续三个月不足两万台,增加到本月 27203 台。这与问界 M8 有关。3 月 6 日,问界 M8 开始预售,据鸿蒙透露,M8 车型预订订单累计超 12 万台,从 4 月 16 日起才开始上市,新车发布的首月,鸿蒙智行取得了开门红。
然而,其他 " 界 " 并不算十分理想。根据奇瑞的数据,智界 4 月销量只有 4461 台,是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而且是近乎腰斩的地步。智界上市后,一度月销稳定过万,但如今,走过了第一段热潮,智界的进一步出圈变得艰难。
享界的销量可能同样不尽如人意。北汽并没有披露相关数据,但北汽新能源 4 月销量只有 10327 台,环比减少 28%,这意味着享界并没有给北汽带来太明显的提振。
不过,华为的号召力并不差。在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上,其一口气拉来了 11 家车企,足以看出华为朋友圈的庞大。目前,华为与上汽合作的第五界——尚界已经提上日程。
小米与华为的处境有些相似。3 月的负面事件,让小米原本强势的状态遭遇挫折。4 月,小米销量虽然超过 2.8 万台,但已经有所下滑。当然,目前小米的销量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下滑更多是产能方面的原因。
屋漏偏逢连夜雨,或许是安全考量,有网友发现小米 SU7Ultra 最大马力被锁。小米 SU7 Ultra 汽车更新的 1.7.0 车机版本,1548 匹最大马力被锁定,车主需要达成赛道成绩才能解锁,否则只能使用大约 900 匹马力,对此,小米深夜致歉。
这段时间以来,小米似乎进入到了造车的问题频发阶段,这可能会是小米最为艰难的阶段。如雷军微博所说," 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过去这几年一直很忙,这段时间反而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 ……"
小米的市场号召力依然强势,6 月,小米即将发布新的车型。这几个月可能会是小米短暂的沉寂阶段,也是小米发展的关键阶段。
理想 VS 零跑:平替打败正主?
去年下半年开始,零跑被冠以了 " 理想平替 " 的名号,自此后,零跑增速迈上了快车道。
零跑的思路很明确,将性价比进行到底。" 正主 " 理想的价格始终都在 20 万以上,这也让零跑有了更多空间。
去年 4 月开始,零跑几乎每个月一个脚印,创造一次历史新高。今年 3 月,零跑销量首次超越理想,到 4 月,零跑销量已经达到 41029 台,已经成为新势力销量最高的车企。
与此同时,车型单一、不进行价格下探的理想则始终难以有新的销量突破,去年年底逼近 6 万台后,理想便没能再度逼近这个数据。
理想似乎并没有急于扩充产品线,按照其规划,今年 7 月,理想将发布纯电车型,不过依然为 SUV,似乎延续 L 系 SUV 的设计方案,这意味着,理想的产品短期内不会有台明显的变动。
目前,相比于扩充产品线,理想似乎更在意 AI。甚至推出理想 AI Talk,用以宣传其对于 AI 的理解和重视。
好的一面在于,理想的销量依然稳定,但当销量数据迟迟无法突破,理想正在面临声量减弱的问题。
蔚来 VS 小鹏:降价的左与右
蔚来和小鹏则体现了降价策略的正反两个结果。
4 月,小鹏销量达到 35045 台,逼近历史新高,这已经是小鹏连续第 6 个月销量突破 3 万台。这其中,小鹏的低价车型 MONA M03 功不可没。
根据此前的数据,小鹏 MONA M03 连续 4 个月交付超 1.5 万台;上市 8 个月累计交付突破 10 万台,成为品牌销量主力。
可以说,通过 MONA M03,小鹏咸鱼翻身,有了更多可能性。基于销量,小鹏武汉新生产基地建设已完成,正等待竣工验收;小鹏智驾芯片二季度量产上车;小鹏机器人 IRON 亮相上海车展,何小鹏表示,相信更多人形机器人会现身车展。小鹏实现了多点开花,多项业务的兼顾。
与之相比,蔚来则展示了低价策略不奏效带来的后果。
乐道 L60 的数据并不好,这个车型重复了蔚来主品牌系列的轨迹,即在新车型发布后,有不错的销量表现,但随后销量数据始终难以站上新台阶。
4 月,蔚来的销量为 23900 台,但其中,乐道只贡献了 4400 台,贡献量极低,蔚来并没有借由乐道实现突破。
因此,当前阶段,蔚来常常挂在嘴边的是盈利而不是新的战略探索。
3 月选择与公众公开沟通后,李斌在 4 月进一步表示,如果公司不盈利,不能持续健康经营,那他作为 CEO 是不称职的。直接将公司的盈利与自己的帅位绑定,足以看出其决心。
一个低价车型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小鹏的向上和蔚来的止步不前。
上汽 VS 吉利:扶不起的智己和极氪
上汽和吉利是比亚迪之下,唯二新能源月销过万的车企,然而,这两家车企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旗舰品牌迟迟不见起色。
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日前在视频中表示,智己汽车 " 一号工程 " 战略地位永不改变。上汽集团所有前瞻技术都将在智己车型率先落地,智己汽车是行业内首个具备 L2++、L3、L4 级智能辅助驾驶全栈量产能力的品牌。
这些足以证明智己几乎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然而,智己的表现并不算亮眼。4 月销量只有 4366 台,依然没有稳定破万。这种状况对于上汽打造旗舰品牌缺少足够支撑。为此,上汽选择了与鸿蒙智行合作,打造尚界。
据其介绍,尚界首期投入达到 60 亿元,专属团队人员超过 5000 人,并将建设专属超级工厂。首款车型最快将在今年年中亮相。按照华为此前的品牌调性,尚界将会保持高价格段,这对于智己来说,这既可能是内部的挑战,也可能是一次难得的补充。
与智己相比,极氪则相对表现积极一些。
4 月,极氪销量 13727 台,销量稳定过万。不过,与吉利的其他品牌相比,极氪的表现就略显不足。
在极氪身上,吉利十分敢于 " 折腾 "。去年,极氪与领克进行合并。到今年 2 月,极氪已完成对领克的收购及注资事项。
5 月,极氪私有化的消息进一步震动车圈。根据公告,吉利汽车拟以私有化方式收购极氪全部股份,如交易完成,吉利汽车与极氪实现完全合并,极氪将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有分析认为,此举意味着 " 回归一个吉利 "。吉利将极氪、领克、吉利银河纳入 " 豪华科技—高端新能源—主流市场 " 赛道,极氪主攻 30 万元以上豪华电动市场,领克锚定 20 万元级新能源中高端领域,吉利银河覆盖主流消费区间。共享 SEA 架构与智驾技术,能够节省开支、降低供应链成本,实现更高效能。
显然,这种情况下,极氪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决定着吉利的高度。按照当前的销量状况,极氪仍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4 月对于国产新能源,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月份。但这可能是国产新能源价格战的转折点。这个月开始,降价不再过于密集,技术、安全更受到重视,出海继续积累量变,新的竞争方式和竞争局面正在悄悄形成。
高争民爆(SZ 002827,收盘价:28.9元)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接到控股股东藏建集团的减持计划告知函
2025-05-14公司,股份,总股本日月明(SZ 300906,收盘价:25.35元)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持有江西日月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2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2.75%)的股东南昌市国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
2025-05-14日月明,公司,股份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问公司在航空轮胎领域下一步的布局是什么?是否有规划新产能以满足未来需求? 森麒麟(002984.SZ)5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密切关注低空经济领域的国家政策、发展趋势及前沿动态
2025-05-14航空轮胎,公司,森麒麟云意电气(SZ 300304,收盘价:7.6元)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五届第十九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5月13日在公司会议室以现场表决的方式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修订及公司治理相关制度的议案》等文件
2025-05-14云意电气,董事会会议,汽车电子销量承压、盈利骤降、“联姻”本田未果,日产汽车迎来“至暗”时刻。2024财年,日产汽车净亏损达6708亿日元,同比由盈转亏,“动刀”调整已成必然
2025-05-14日产汽车,裁员,计划北京时间周一深夜,美国总统特朗普召开白宫新闻发布会,介绍并签署了有关降低美国处方药价格的行政令。据悉,该政令旨在制定“最惠国定价”,让当地患者的药品价格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保持一致
2025-05-14创新药,指数,ETF北自科技(SH 603082,收盘价:39.84元)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为健全公司法治工作组织体系及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经公司总经理提名,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董事会同意聘任徐慧女士为公司总法律顾问
2025-05-14北自科技,公司,徐慧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2024年公司海上风机收入占比30%~40%,但净利润仍亏损
2025-05-14电气风电,投资者,项目不到十个交易日,股价就飙升了1.4倍。而就在大涨前夕,上市公司还卡点推出了“低价”股权激励计划。大叶股份(300879.SZ)最近的股价异动,引起了投资者质疑
2025-05-14大叶股份,股权激励,公司泰和新材(SZ 002254,收盘价:10.52元)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顾裕梅女士持有公司股份45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05%
2025-05-14泰和新材,公司,顾裕梅2025年5月13日,深交所向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张帆、曲胜利、夏晓波发出监管函:经查明,你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存在以下违规行为:2024年8月3日,你公司冶炼一公司侧吹炉放铜口突发喷溅,造成现场人员伤亡
2025-05-14公司,2024,产品本报记者李昱丞 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拟赴港上市
2025-05-14沃尔核材,公司,发行恩捷股份(SZ 002812,收盘价:29.17元)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五届第四十三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5月13日在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三楼会议室以现场及通讯方式召开
2025-05-14恩捷股份,董事会会议,公司*ST庚星(SH 600753,收盘价:6.11元)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5月12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以债转股方式向全资子公司增资的议案》
2025-05-14债转股,*ST庚星,上海5月12日,武汉、合肥、南昌、长沙、太原、郑州交通部门联合发起《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合作倡议》,提出携手构建中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2025-05-14中部,城市,交通石化机械(SZ 000852,收盘价:6.3元)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九届第六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5月13日通过传真通讯方式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修订的议案》等文件
2025-05-14石化机械,董事会会议,油气管道东山精密(SZ 002384,收盘价:28.49元)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5月12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收购法国GMD集团100%股权暨债务重组的议案》
2025-05-14GMD,东山精密,集团5月13日,虎牙公司(NYSE:HUYA)公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虎牙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达15.1亿元(约2.0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2025-05-14虎牙公司,虎牙,2025大家好,今晚继续关注海外市场的表现。 科技股大涨 5月13日晚间,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道指下跌100点,科技股为主的纳指涨超1.6%,标普500指数涨近1%,抹平了今年以来的跌幅。 科技股集体大涨,英伟达股价涨超5%
2025-05-14特朗普,美国,沙特*ST传智(SZ 003032,收盘价:6.1元)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四届第一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5月13日在北京市昌平区建材城西路金燕龙办公楼会议室以现场方式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等文件
2025-05-14*ST传智,董事会会议,13ST新亚(SZ 002388,收盘价:3.61元)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保信央地及其一致行动人出具的《关于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实施完毕的告知函》(以下简称“《告知函》”),根据《告知函》的有关内容
2025-05-14上海,ST新亚,公司本报记者曹卫新 5月13日,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化纤”)发布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以下简称“重大资产重组草案”)
2025-05-14南京化纤,发行股份,交易华谊兄弟(SZ 300027,收盘价:2.45元)发布公告称,2025年5月13日15:30-17:30,华谊兄弟接受线上参与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网上说明会的投资者调研
2025-05-14华谊兄弟,2024,年度报告5月13日,中创环保(SZ300056,股价13.32元,市值51.35亿元)2024年度股东大会召开。 伴随着前实际控制人王光辉、宋安芳夫妇“出局”,目前中创环保陷入了控制权“真空期”
2025-05-14中创环保,徐秀丽,上海本报记者陈红 5月13日,常熟风范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范股份”)召开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风范股份董事兼总经理范立义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目前,公司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业务,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2025-05-14风范股份,公司,市场海创药业(SH 688302,收盘价:49元)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日,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成都盈创动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约62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约6.28%,其中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约622万股
2025-05-14公司,2024,产品5月13日,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凯龙”)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公司董事车建兴先生家属的通知,于近日收到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电话通知,对车建兴先生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
2025-05-14公司,美凯龙,车建兴劲酒品牌年轻化的脚步,可能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要快。 就在不到三年前,它还只是超市货架上的一瓶普通药酒,代表着 " 不要贪杯 " 的陈年叙事,藏着液体中药丸般的浓烈味道,与主流青年群体根本沾不上边
2025-05-14劲酒,小红书,z世代财联社5月14日讯 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公司最新表示,将在全公司范围裁员6000人,以精简管理层级
2025-05-14微软,代码,计划随着免签国家范围不断扩大、国际航线不断拓展,外国人“入境游”持续升温
2025-05-14深圳机场,国际,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