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劲酒攻占 00 后

劲酒品牌年轻化的脚步,可能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要快。

就在不到三年前,它还只是超市货架上的一瓶普通药酒,代表着 " 不要贪杯 " 的陈年叙事,藏着液体中药丸般的浓烈味道,与主流青年群体根本沾不上边。

而今天,劲酒已摇身一变,成了 00 后的新宠。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以劲酒为基酒的 " 便利店调酒攻略 " 随处可见:配红牛、兑旺仔牛奶、搭酸梅汤、混加多宝、加水溶 C100…… 它似乎可以完美融入每一款国民饮料,成为倍受年轻人青睐的中式特调。

劲酒攻占 00 后

图源小红书 @懂酒帝

在小红书上,年轻人把劲酒加红牛的味道,形容为 " 两个比武的武士不分伯仲 ",劲酒加雪碧 " 很爽滑不粘口 ",加葡萄汁 " 入口醇和、协调、均匀 ",似乎劲酒加上什么饮品,都能瞬间变成不同口味的琼浆玉液。

听听劲酒这几年受到的年轻酒客们的赞誉吧,无论是 " 中国人自己的威士忌 " 还是 " 野格平替 ",再到 " 不是茅台喝不起,而是劲酒更有性价比 ",都在证明这款国产草本露酒正在进口洋酒和传统白酒的脚下攻城掠地。

在可被年轻人接受的口感基础上,劲酒以其更低的定价和更便捷的获取方式杀出重围。从酒吧调酒到便利店调酒,最后落到小卖部调酒。经历过时代的灰尘,Z 世代最终也学会给自己的钱包保健。

单纯以消费降级来解释劲酒的崛起是武断的,不过并非不正确。

随便走进一家小区门口的生鲜超市(是的,有酒卖就行),找到熟悉的劲酒小红瓶,上下左右看一看,它货架上的邻居往往是红星二锅头和牛栏山二锅头,这两个名字近年来同样频繁出现在由小红书 00 后们发布的调酒攻略上。

类似的定价,相邻的位置,都大差不差兑点软饮喝。比起自己的平价白酒兄弟,劲酒风靡的路径相似,却仍有其独特性:网上关于二锅头的民间段子,基本都已经是歇后语时代的老古董了,这几年都找不到什么新鲜的;

而劲酒的喝法则被编进越来越多当代顺口溜中,让更多年轻人张口就来——中国劲酒,越喝越有;劲酒配红牛,往后不低头;劲酒配旺仔,东方爱情海;劲酒酸梅汤,重返温柔乡;劲酒养乐多,一杯超快活 ……

不光有温和的调酒,还有生猛的纯饮——喝中国劲酒,打亲朋好友;喝劲酒加冰,锤父老乡亲;三两劲酒温着喝,大嫂来了叫大哥 ……

在这些脍炙人口的民间传播中,劲酒,已不知不觉拥有了它的青年文化属性,并正在每日茁壮成长。

劲酒攻占 00 后

图源小红书 @仙人那个板板。

通过朋友,我认识了 01 年出生的北京女孩阿猊,她骄傲地自诩为 " 劲酒精神股东 & 劲酒朝阳区推广大使 "。

阿猊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在两年前的 club 外第一次尝到同伴带来的劲酒后,她便成了劲酒的自来水,目前已经带动了身边至少十个同龄朋友喝劲酒,俨然一个劲酒地推。

" 从规格上劲酒比较容易接受,就小小的一瓶没有太多负担。它风味上又比较复合,有药材在,有一股木质的基调,而且甜甜的,我觉得很不错。"

去年生日,阿猊收到了来自姐姐的礼物:一瓶十斤重的劲酒。

我还和一位来自云南的女孩小雷聊了聊。在她们的叙述中,我看到劲酒正广泛出现在越来越多 00 后的生活与消费场景中:

与夜店与酒吧内较高的酒水定价相比,入场前先喝点自带的劲酒,可以更实惠地填满精神燃料;

在朋友家中聚会时,在最近的便民超市下单一瓶劲酒,最快十几分钟就装在塑料袋里送到,无论几线城市都是这样;

小巧的瓶身便于随身携带,且不易喝多。夜里几个人相约压马路时,可以随身揣在兜里,不必被路人当成酒蒙子,礼貌而克制;

喝劲酒的年轻人多了,便会反向规训酒吧的选择——在北京的一些酒吧,劲酒调酒已经正式进入酒单了。图源小红书 @105 单一麦芽威士忌俱乐部

与阿猊线下自然接触到劲酒不同的是,小雷是先在抖音和小红书上看到与劲酒相关的内容与体验后,才开始尝试的。

这让我不由得产生疑问:社交媒体上劲酒相关内容,是劲酒投放的广告吗?劲酒以如此迅猛的速度被相对苛刻的 00 后消费者接受,究竟是刻意为之,还是仅仅是个意外?

要知道,酒类的品牌年轻化,在中国绝非易事。

年轻人苦酒桌文化久矣,骂惯了上一代人的推杯换盏,直到中年后也去了几个不想去的局,才明白那句 " 都在酒里了 " 可能不是社会客套,而是没什么屁话跟你唠。

这像是一场前仆后继的革命,年轻人急需创造自己的酒文化,如今大旗落在了 00 后头上。

各大酒企自然不甘心被定性成 " 老登 ",于是便纷纷伸出怀抱拥抱 Z 世代:前有植入《爱情公寓》,主打派对微醺的 Rio;中有在酒身文案上下尽功夫的江小白;后有泸州老窖和茅台下场,卖一些似是而非的白酒冰淇淋 …… 战场上的硝烟,是肉眼可见的。

劲酒攻占 00 后

茅台冰淇淋在两三次热度波峰后归于沉寂,图源百度指数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