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城市24小时 | 首批名单公布,又一国家级平台来了?

工信部近日公示了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包含242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试平台,涵盖原材料工业(79家)、消费品工业(62家)、装备制造(60家)、信息技术(21家)、新兴和未来产业(13家)、共性需求(7家)六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领域。

所谓“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制造业中试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技术迭代、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式,核心是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解读:“中试成败决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败。”有研究指出,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到80%,如果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意味着更多的创新能变成真金白银,助推经济跑得更快。

近年来,“搭建中试平台”频繁出现在科技政策文件中。去年初,工信部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并于去年下半年发布加快布局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的通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按照工信部的通知,计划到2027年,在有条件的地方培育建设一批省部级制造业中试平台,遴选认定若干个辐射范围大、转化能力强、发展机制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技术成果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制造业大省纷纷加码布局,力争抢先晋级“国家队”。广东提出,到2025年,建成30-50家功能定位清晰、服务实力强劲、运营管理高效、战略意义显著的省中试平台,其中5-8家达到国内行业标杆水平;山东提出,到2027年,在重点产业领域打造5家左右示范作用大、辐射带动强的省级中试平台,在优势产业领域争创国家级中试平台。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