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中央气象台连发干旱预警,广西、安徽等地平均干旱天数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本轮旱情为何来得如此迅猛?专家详细解读……(2)

许小峰进一步向记者介绍,去年也发生了类似情况,春夏时节华北、江淮流域出现了大范围干旱,有些地方从时间和强度来看都出现了极值,今年会不会继续发展成去年的形势,还需要特别关注。根据气象业务部门的分析,未来一周旱情还不会缓解,且伴随高温天气的发展,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

全国气象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朱定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讨论今年旱情是否异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对比30年的平均状况来进行论证。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在全球变暖过程中,极端气候常态化的趋势确已出现,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这当中就包含了干旱、洪涝、台风等气候现象。

本轮干旱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公布的数据,尽管4月19日以来南方降水逐渐增多,华南气象干旱逐渐缓和,但4月下旬以来,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安徽和江苏中南部等地干旱又有所发展。

本轮干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会持续多久?

许小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国属于季风性气候区,降水在时空分布上并不均匀。一般情况下,每年4~5月雨带从华南登陆,7、8月份才到北方地区,造成北方春季降水少,易形成干旱。

“一方面,在降水不足情况下,随着春夏季来临,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陆地快速升温,蒸发量增大,也会导致干旱加剧。另一方面,我国华北、江淮一带又是农业种植区,农田需水量大,也是造成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小峰说,如果从近年来气候变化角度来考虑,确实存在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的情况,旱涝的强度、变化都出现异常,这也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朱定真认为,从今年来看,前期降雨少,冷空气活动也少,导致这些区域降雨量“入不敷出”。随着全球变暖,学术上出现了一个“骤旱”的概念,也就是干旱的速度比以前加快了。比如过去需要1~2个月,现在1~2个星期就可能出现旱情,旱情发生的周期缩短了。但目前,对于骤旱判断的依据,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只是说出现了这个趋势。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