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聚焦|花哨有余安全不足 车企“炫技”何时了

不仅找不着、打不开、容易夹手,还不易救援、逃生困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简称《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直接点名隐藏式车门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等的技术规范。未来,相关制定强制性国标的出台有望填补监管空白。

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开刀”,是今年相关主管部门释放的安全监管信号之一。不难看见,从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到整顿智能辅助驾驶发展乱象等,近段时间工信部频繁出手高度聚焦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审查。业内普遍认为,相关主管部门连串举动,整顿的正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只顾创新、重炫技、轻安全等发展现象。

隐藏式车门把手曾影响多起事故救援

隐藏式车门把手只是汽车身上一个“不起眼”的开门设计,然而在过去发生的多起事故案例中,因隐藏式车门把手引发的舆情却让人不容忽视。

例如,2022年,一辆雷克萨斯LM车型碰撞后出现车门锁止状态导致救援困难,引发关注。在随后几年,因断电导致车门失效影响救援和逃生的事故时有发生。今年3月小米SU7的高速碰撞事故,全车断电导致车门无法开启。

所谓隐藏式车门把手,就是在设计时把车门把手“藏起来”,与车身融为一体,让汽车外观显得简洁流畅,也具有一定优化风阻和续航的功能。使用时,能通过感应装置自动弹出和收回。目前采用隐藏式车门把手大多是新能源汽车。

谈及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发展,业内人士直指近年车企爱“炫技”的发展趋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表示,隐藏式车门把手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身份象征,如果不用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很可能会被认为是技术落后。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