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城市24小时 | 万亿城市大手笔“抢人” 这次有点不一样

福建日报消息,5月20日,以“泉州爱人才人才爱泉州”为主题的第三届“泉州人才节”开幕。开幕式上,泉州正式发布《泉州市人才人口“双增”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推动人才、人口年净增量“双倍增”。

根据《方案》,泉州将每年动态储备5万个优质就业岗位,依托“海丝泉州·人才港湾”“泉就业”等信息平台提供“一张图”索引导航。每年举办300场线上线下招聘,对参与赴外招聘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

与此同时,为毕业5年内留泉返泉就业创业的优秀泉籍学子发放连续3年、每年1万元家庭奖励。青年人才可享最高10万元生活补贴、8万元购房补助,新赛道产业、未来产业青年人才奖补标准再上浮50%,给予最高27万补助。对依托第三方引进年薪100万元以上人才的,按年薪的5%给予企业每人最高10万元、每家最高30万元的补助。

解读:泉州是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也是传统工业大市,工业增加值长期位居全国前十。不止如此,泉州纺织服装产量约占全国10%,运动鞋产量约占全国40%、全球20%,糖果出口值约占全国25%,石材出口量约占全国35%,工艺陶瓷出口量约占全国65%,炼油、乙烯产能均列全国第三。

泉州也是福建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2024年末,泉州常住人口891.4万人,比2023年末增加3.1万人,人口总量保持全省首位。

不过在全国万亿城市中,泉州人口增量并不出众。而且相比福州和厦门,泉州人口吸引力不强一直是其一大痛点。过去十年,泉州常住人口增量仅38.4万人,同期福州和厦门人口增量则分别达到75.1万人、94万人。

城市24小时 | 万亿城市大手笔“抢人” 这次有点不一样

2024年末,厦门常住人口达到535.0万人,与泉州距离尚远;福州常住人口则达到850.1万人,与泉州越走越近。也因此,福州将取代泉州成为“福建人口第一城”的声音已然开始出现。

在外界看来,泉州人口吸引力却长期弱于福州和厦门,一方面在于其经济高度依赖纺织鞋服、建材等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吸引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作为一座典型的“小马拉大车”的城市,泉州人口主要集中在晋江、石狮等县域,市区人口集聚能力较弱。

比如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晋江市常住人口达209.1万人,人口总量连续多年居泉州各县(市、区)首位,同期丰泽区、鲤城区常住人口仅分别仅74.3万人、40.3万人。

而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泉州无疑更需要人口和人才支撑。

为此,早在2017年2月,泉州就启动人才“港湾计划”,向全球各类人才抛出“橄榄枝”。2022年,泉州又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同年6月推出“涌泉”行动20条,把引才目标从高层次人才拓展到高校毕业生、技师队伍以及其他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2023年6月,首届“泉州人才节”举行,“以城市最高礼遇、最大诚意致敬人才,让人才在泉州有更多尊荣感、成就感”。

时至今日,泉州已连续三年举办人才节。从泉州发布的最新《方案》来看,不同于以往许多城市更偏向于对狭义“人才”的争夺,此次泉州兼顾“人才”与“人口”,显示出从城市实际出发的务实态度——

当前,在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如何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泉州经济发展的首要课题。这不仅需要大力吸引高端创新人才,也不能忽视普通就业人口的重要作用。

如当地媒体所写,“正是有着成千上万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的齐心协力、专业劳作,才能确保生产线的运转,才有了产业链的稳定有序。”如此,才能更好地支撑泉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

教育部拟同意设置32所“新大学”

央视新闻消息,记者22日从教育部官网获悉, 教育部拟同意设置安徽第二医学院、天津警察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大学等32所学校,现予公示。

城市24小时 | 万亿城市大手笔“抢人” 这次有点不一样

城市24小时 | 万亿城市大手笔“抢人” 这次有点不一样

广东出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大礼包”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