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起底”经营贷乱象:执照、流水、实体“一条龙”造假 何以瞒过银行?(3)

记者了解到,部分不法中介的“流水包装方案”还包括虚假代发工资、关联交易转账等手段。在贷后环节,中介甚至提供“资金监管”服务。中介通过多个空壳公司账户多次转账,最终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银行系统很难追踪。

前述华东地区的中介则表示,如果走包装的话,除了贷款利息,借款方还需要支付额外一笔6%左右的手续费,以及5000元定金。

根据贷款金额的不同,贷款的包装所需时长也有差异。如果借150万元,包装流程可能需要三个月;如果借200万元的话,包装流程可能需要半年。“如果你9月份需要这笔钱的话,现在就需要开始做。”对方表示。

审核疏漏:信贷中介击穿银行风控体系

假资质最终如何获得真金白银?银行的审核关口如何被击破?

首先,是找准目标银行。

李明透露,不同银行对贷款资质审核尺度有别。国有大行一般审核较严、利率较低,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一般审核较松,利率较高。据了解,正常情况下,经营贷的年化利率约为3.1%~3.4%,贷款年限为3至5年。但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年化利率很多都在3.6%以上,甚至可能超过10%。对于银行来说,降低了门槛,提高了风险,就必须要通过提高利率来对冲,而对于客户来说,只要审核放松,多出一点利率也无所谓。“只要按时还款,银行不会查。”这是记者在暗访中听到的普遍心态。

其次,是精准把握流程。

要顺利通过银行审核关口,关键是要掌握“关口”情况。所谓“苍蝇不叮无缝蛋”。现实中,一些银行的审核就存在这样的“裂缝”。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中介通过长期与银行合作积累的“数据库”,能精准匹配客户资质与产品特性,这样为他们后一步顺利“通关”奠定了基础。如某些贷款产品存在“隐性准入标准”,对特定行业流水认定相对放宽、接受非主流平台收入证明等。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