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中国工程机械智能化进阶 “无人工地”照进现实(2)

如今,七个手柄变成一个,机手只需要关注最后一节布料管的状态,剩余的臂架关节在多个角度传感器的支持下,全部由系统通过自适应的方式,实现对臂架未端姿态的配合。同时,搭载多个激光雷达的全域安全感知系统,让智能臂架可以自主进行障碍物避让。

这台智能化的泵车,只是从中联重科绿色智慧工地走出的智能化设备之一。在中联重科的试验工地上,除了混凝土泵车,还有汽车吊、玻璃幕墙安装高空作业平台等13款大型工程机械在这里开展改良升级,每一款的精密程度都不亚于一台“机器人”。

这里的全自主作业的汽车起重机,不同于一般的自动驾驶车辆,它不仅可以在路面上自主驾驶,还可以实现三维空间内自主吊装。这里的挖掘机,告别了驾驶舱,根据口头下达的命令,自动判断施工的位置以及形状,完成自主挖掘工作。

有趣的是,即便13款设备同时作业,现场依然听不到太大的噪音,这归功于中联重科全面推进的电动化转型——在电机的驱动下,精密设备的运作更为平稳,反应速度也更快。

对于中联重科研发团队而言,电动化转型还带来了一个小小的福利,“我们晚上在这里做实验的时候,园区里静悄悄的,牛蛙、蟋蟀的叫声替代了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加班也轻松了些。”

机器人的舞步

工程机械智能化转型的浪潮,经历了从单机智能到人机协同的过程,正在走向群机协同。中联重科实验工地的突破之处,在于促成机群协同和智慧施工——让机器与机器之间,能感知、会交流、懂协作,施工现场的无人化正在成为现实。

在数十米高的塔机周边,围簇着吊装挂钩机器人、智能旋翼吊具机器人、拧螺丝机器人等多种类智能辅助机器人,它们跟随着这个像巨无霸一样的吊装挂钩,完成卸钩、吊物调姿、装配件自动锁紧,协同主机完成自动吊装与装配的全流程。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