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AI控温、无人机、磁悬浮齐上阵!解锁山东保供暖新“技能”

近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山东各地的气温持续走低,2025年至2026年年度采暖季供暖准备工作已陆续展开。今年,各地供热部门不仅在服务时间上努力满足民众需求,更在技术方面进行了较大提升,从智慧巡检到精准控温,从清洁能源到智能管理,确保用户温暖过冬。

全省供暖安排有序推进

目前,山东多个城市已陆续启动供热管网注水试压工作。济南自9月1日起就开始对辖区内供热管网进行注水打压,枣庄、东营等地在10月上旬相继启动了这项工作,为确保按时稳定供热奠定了坚实基础。

AI控温、无人机、磁悬浮齐上阵!解锁山东保供暖新“技能”

山东各市供暖时间根据温度差异有所不同。济南、淄博、枣庄、潍坊、聊城、菏泽、济宁、东营等城市的法定供暖期为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青岛的采暖期则为每年的11月16日至次年4月5日,威海市区采暖供热时间为每年11月20日至次年4月5日。烟台市区正式供暖时间为每年的11月16日至次年3月31日,日照市区采暖供热期为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31日,滨州市城市规划区居民采暖期起止时间为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20日。在供暖启动较早的城市中,泰安、德州、临沂三市供暖时间为每年的11月10日至次年3月20日。

精准调控热量,用热体验得到提升

青岛热力公司联合中国石油大学搭建“静态建筑热响应模型”,通过逐楼采集建筑结构、保温条件等数据,创新划分64类用户分类,解决供热不均衡问题,实现热量精准分配,项目实施后试点小区舒适温度(20℃-23℃)用户占比从41.5%跃升至72.3%,综合能耗降低15%。

济南能源集团依托自主研发的冷热联供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搭建人工智能大模型,实时感知源、网、端运行数据;结合天气因素、建筑特性、运行参数、历史工况等,通过物联网和AI算法动态调节供能需求。通过实时追踪数据,形成动态调控策略,将管网输配损耗控制在5%以内,实现源网荷精准匹配,可实现将室温波动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