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开放聚力 自主可控(2)

牟淑慧强调,产业链的韧性体现在协同而非割裂。只有坚持开放包容、创新导向,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共生共融,共同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使我们的产业链充满韧性,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对于建立一个安全、有韧性的产业链的意义,华为有切身的体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武文博直言,2019年之前,华为海外采购份额一度接近60%,但受外部环境突变影响,核心供货渠道大幅受限,倒逼企业重新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以手机为例,虽然看似简单,但一个手机有600类物料,涉及上千家供应商,一旦某个物料存在短板,都可能触发“100-1=0”的风险困境。

“2024年,从上游的高纯硅料到中游的硅片、电磁片再到下游的组件,中国企业在光伏产业各个环节都占据了全球主导份额。”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认为,对全产业链的掌控是中国光伏产业最核心的优势,也是中国光伏产业韧性的基石。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以及庞大的内需市场,中国的光伏产业链构建了高效、低成本、具备强大自我调节和升级能力的生态系统,这种韧性能够抵御贸易摩擦等多重冲击。

融合创新

激活产业升级内生动力的核心引擎

肖宗辉表示,企业发展要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创新驱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牟淑慧表示,作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节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强链稳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数据印证着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活力。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其中,六成以上“小巨人”企业深耕工业“六基”领域,超八成分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赛道,“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近5000家,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