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开放聚力 自主可控(3)

牟淑慧指出,当前我国已形成“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良性创新生态,融通发展成效显著。在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中,链长企业累计发布供需对接清单近万项,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精准卡位入链。

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例,通过“国能e+”数字化生态协作平台,集团链接3000余家内部单位和50万户产业链外部客商,打造了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圈;建成国内首个5G+智慧电厂、首个云上水电,实施新能源“一区域一集控”;今年6月成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发电行业专业大模型“擎源”。

“未来我们将积极推进煤基新材料和新一代煤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稳步打造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氢能、新型储能等原创技术策源地,深入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傅振邦说。

开放共享

让产业链“活起来”“强起来”

在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以开放打破壁垒、以共享凝聚合力,成为激活产业链活力、增强产业链韧性的关键路径。

肖宗辉表示,我们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全球优化配置,在开放中提升竞争力。同时,要以市场机制为纽带,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开放的中国市场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发展沃土。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左健表示,自1989年,米其林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来,其发展就已经深深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与灵活性,展示出了其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快速的恢复能力,为米其林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中粮已在全球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及关键物流节点形成资产布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庆立军表示,在推动全球供应链建设深化协作方面,中粮与中外企业构建了更紧密的合作体系,共享海外业务运作经验、基础设施与平台资源,探索“联合投资、联合建设、联合运营”模式,发掘全球优质粮源与潜力市场,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