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产业链“拼图”加速完善 量子科技厚积薄发(2)

“经过十余年发展,量子科技已突破‘前沿研究’范畴,正在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这种从‘0到1’到‘从1到10’的跨越,正是中国量子产业厚积薄发的真实写照。”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雷表示。

产业链“拼图”加速完善

为加速量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落地,各方正共同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加速实现,量子产业链这块“大拼图”,正在逐渐完善。

以量子计算为例,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詹明生、许鹏团队近日在中性原子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让每个量子比特各有一束“光”,从而实现高并行、高速率、高稳定性的量子比特寻址操控,为迈向大规模中性原子量子计算铺平道路。

不仅前沿技术在不断推进,量子计算产业链的发展同样步伐稳健。

精密测量院团队将原子量子计算前沿技术转化为我国首台原子量子计算机“汉原1号”,该机属于中等规模带噪声的量子计算机(NISQ),已于近期投入商业化应用,斩获超4000万元订单,包括首个海外出口订单,标志着我国原子量子计算正式迈入商用化新阶段。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金贻荣对记者表示,我国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产业链、整机和应用方面均有一批新的初创公司产生,尤其产业链发展迅速。

“以稀释制冷机为例,超导量子计算需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环境下运行,但以往能够实现这一温度的稀释制冷机主要掌握在海外企业手中。而我国在短短几年内就涌现出十余家能够自主制造生产稀释制冷机的企业和机构,其他量子计算配套设施技术也在加速完善。”金贻荣说。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