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同兴科技郑光明:战略转型见成效 钠电与CCUS第二增长曲线快速推进

同兴科技郑光明:战略转型见成效 钠电与CCUS第二增长曲线快速推进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793.57%、32亿元布局10万吨钠电正极材料及6GWh电芯产能……2025年前三季度,同兴科技以一份高光业绩答卷,印证了过去两年战略转型的深度成效。从“同兴环保”到“同兴科技”的更名蝶变,这家低温烟气治理龙头以组织变革和运营效率提升破局,构建起“大气治理为核心,CCUS与钠电为双引擎”的“一体两翼”生态体系。

同兴科技董事长郑光明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3-5年是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期。公司将集中力量实现主营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巩固全球低温烟气治理领先地位;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碳捕集技术服务商;钠电业务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到2035年,成为全球减污降碳领域的引领者。

组织变革驱动效率跃升

“同兴科技在业内是低温烟气治理的专家,也是低温催化剂的引领者。”郑光明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仍以大气治理为主营基本盘,同时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CCUS)和钠电两大新业务均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2亿元,同比增长38.52%;归母净利润为6197.61万元,同比增长217.8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980.47万元,同比增长793.57%。

“这份业绩答卷,是公司聚焦核心技术与高价值产品的必然结果,更是两年战略转型的集中兑现。”郑光明对记者表示,同兴科技早已不是单纯的环保企业,去年年末公司将证券简称从“同兴环保”变更为“同兴科技”,就是要明确传递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定位。如今公司已形成“一体两翼”的稳固格局:“一体”是大气治理主营业务,公司作为低温烟气治理专家和低温SCR催化剂引领者,核心产品在全球市场保持技术与案例双领先;“两翼”即CCUS和钠电两大新业务,目前均进入快速成长期,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回顾公司发展,同兴科技曾面临钢铁、化工、造纸等下游行业景气度低、市场竞争激烈及自身运营效率不足等多重挑战。对此,郑光明坦言,企业发展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24年是我们战略破局的关键年。”郑光明表示,面对业绩下滑压力,公司果断启动两大变革:一是组织变革,放弃传统科层制,成立工程事业部、催化剂事业部、CCUS事业部,让决策更贴近市场,运营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运营成本较2023年下降4557.94万元,同比下降6.21%,人均创利同比增长62.30%;二是战略聚焦,集中资源攻坚核心技术与高价值产品,摆脱了对低毛利项目的依赖。

“一体两翼”构筑增长新格局

“‘一体两翼’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郑光明进一步解释,“一体”即大气污染治理主营业务,是公司的生存之本和利润基石,为两大新业务提供资金、客户资源和运营经验;“两翼”则是CCUS和钠离子电池业务,是公司重点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

“‘两翼’中的CCUS业务是主营业务的自然延伸。”郑光明举例称,例如公司为钢铁企业提供烟气治理服务时,可同步推进碳捕集解决方案。截至9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3.87亿元,其中工程订单约3.26亿元;CCUS吸收剂业务也已签订多笔供货合同;钠电虽是全新赛道,但公司的CNAS实验室、材料研发能力和产销体系提供了强大支撑,形成技术协同。

郑光明告诉记者,当前三大业务的协同模式已从初期的资源共享,升级为技术、市场、运营的深度融合。比如环保业务的海外渠道,正为CCUS吸收剂和钠电材料的“出海”提供便利;而新业务的技术突破,也反哺主营业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CCUS是我们重点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已形成技术与市场双领先优势。”郑光明告诉记者,在研发端,公司自主研发的TX-1碳捕集吸收剂采用独家抗氧化剂技术,运行寿命较传统单乙醇胺延长20至300倍,再生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幅提升了碳捕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在市场端,TX-1已实现万吨级船用碳捕集装置供货,20万吨级项目进入可研阶段。

钠电作为新能源赛道的重要方向,是同兴科技未来3-5年的核心增长引擎之一。在郑光明看来,公司钠电的核心优势集中在三大维度:一是低温性能突出,零下40摄氏度时容量保持率接近90%,这是锂电池难以实现的;二是安全性更高,穿刺后无明显升温,完全满足储能、小动力等场景的安全需求;三是长期成本优势显著。

“为了完善钠电产业链布局,未来,公司不排除在电解液、电芯等领域寻找投资并购机会。”郑光明透露。

11月12日,同兴科技公告,公司与屏山县人民政府签署《年产10万吨钠电正极材料及6GWh电芯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协议显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2亿元,其中年产10万吨钠电正极材料项目投资约20亿元,6GWh电芯项目投资约12亿元。

公司表示,若上述项目顺利推进,将加速钠离子电池材料等产品产能的落地进程,助力提升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推动公司第二增长极快速落地,加速公司战略转型步伐。

构建低碳产业生态圈

“国际化是公司‘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延伸。”郑光明表示,后续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产品出海扩容,除低温SCR催化剂、碳捕集吸收剂外,钠电材料也将成为出海重点;二是市场布局的深化,在东南亚、欧洲、中东等核心市场建立本土化服务系统;三是适时推进海外建厂,同时组建海外研发团队,确保技术研发与当地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

郑光明还谈到了他的并购逻辑。“并购的核心目标是补强短板、协同发展,而非简单规模扩张,最终构建起覆盖环保、碳捕集、新能源材料的低碳产业生态圈。”郑光明告诉记者,钠电领域公司将重点关注负极、电解液、电芯等上下游企业,通过并购快速完善产业链布局,支撑10万吨正极材料和6GWh电芯的中长期产能规划;CCUS领域则将聚焦绿色燃料技术类标的,借助并购加速全球市场拓展与技术迭代。未来的并购将始终围绕战略核心,确保每一笔投资都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协同效应。

“未来3-5年是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期。”郑光明坦言,公司将集中力量实现三大目标:一是主营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巩固全球低温烟气治理领先地位;二是CCUS业务从产品供应向工程总包、资源化利用延伸,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碳捕集技术服务商;三是钠电业务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在储能和小动力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郑光明表示,公司转型的核心是从单一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全球减污降碳与工业净零战略伙伴。“我们将依托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覆盖减污、降碳、新能源应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公司的目标是到2035年成为全球减污降碳领域公认的引领者。”郑光明称,“为地球减排,让工业净零”是同兴科技的愿景。依托当前扎实的业绩基础和清晰的战略布局,公司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将以更好的业绩回报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