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内外”兼修 西藏药业转型谋新篇

“内外”兼修 西藏药业转型谋新篇

西藏药业一度让不少同行艳羡——大单品新活素经久不衰,支撑其业绩常年保持稳定。

但硬币的另一面,显然是单一产品依赖度过高的风险,这是始终悬在西藏药业头顶的现实考题。

居安常思危,如何摆脱“单腿走路”的局面?

守正于“内” 夯实发展根基

从雪域高原出发,西藏药业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逐步构建起覆盖西藏、四川、上海及海外市场的产业版图。

目前,西藏药业产品涵盖生物制药、藏药、中药和化学药领域,主要产品涉及心脑血管、肝胆、扭挫伤及风湿、类风湿、感冒等,代表品种有新活素、依姆多、诺迪康、十味蒂达胶囊、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小儿双清颗粒等。

其中,新活素是西藏药业拥有自主研发的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是治疗急性心衰的基因工程药物。新活素能快速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衰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降低患者的心衰住院治疗费用和缩短住院时间。

作为公司的核心单品,新活素的销售收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面对竞品的挑战,西藏药业正从研发、销售等多维度入手,进一步提升其市场渗透率。

西藏药业总经理郭远东介绍,公司计划投资数千万元用于新活素循证医学探索性研究,旨在用更坚实的临床数据拓展其应用场景,同时持续做好学术推广工作。渠道方面,目前新活素已覆盖医疗机构近7000家,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商业公司合作,利用商业公司资源去开发新医院,扩大新活素覆盖机构数。

此外,西藏药业还在研究评估新活素在海外市场注册的法规要求,并准备相关资料,适时推进新活素的国际市场拓展。

除了生物制药,西藏药业还拥有诺迪康、雪山金罗汉、十味蒂达胶囊等特色藏药,并因其配方独特性、药材稀缺性及文化传承性,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为了保证核心药材的来源与稳定,西藏药业专门建立了中藏药材种植研究基地,并在林芝基地开展多个中藏药品种的引种及种植技术研究,其中包括红景天、波棱瓜、川贝母、铁棒锤、绿绒蒿等中藏药中的主要取材。

在实践中,西藏药业以租赁土地帮扶农牧民增收为切入点,在林芝地区开展实施中藏药材人工种植研究,探索出适合当地的中藏药材种植模式。在建立种植管理体系的同时,西藏药业还在种子加工育苗、田间种植等方面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这一举措既有利于解决藏药产业原料供给问题,也守护了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的道路。

出奇于“外” 卡位未来赛道

现有业务带来的“家底”,让西藏药业更有底气推进外延式增长。

目前,本次投资已完成交割,西藏药业新增控股子公司Accuredit Therapeutics Limited,后者已被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从西藏药业成立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把科学研究和创新药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陈达彬说,投资锐正基因与公司转型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旨在通过投资前沿技术平台推动创新转型,有利于公司突破研发瓶颈,提升研发能力,增加在研产品储备,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业务线,有利于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及长远可持续发展。

此外,2025年3月,西藏药业完成对江苏晨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晨泰医药”)3亿元股权投资,获得后者13.04%的股权。晨泰医药研发的“Zorifertinib”(佐利替尼)是全球首款专门面向伴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开展注册临床试验并取得显著成果的药物,该产品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商业化。

陈达彬表示,西藏药业多年来的一大工作重心,便是搭建一个更强大的创新平台,支撑企业推进前沿创新。“新药的研发、培育等方面,都是我们这几年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一直在国内外考察企业,寻找有广泛市场需求的产品、创新的团队,从来没有松懈过。”陈达彬说。

他表示,未来西藏药业将在进一步明确创新转型战略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项目引进力度,实现“内源性增长”与“外延式增长”的双路径发力;以“新媒体营销”与“创新药研发”为双轮驱动,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高质量增长。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