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王战:一个产业创新带,串起三个城市圈,前途无量!(3)

上海近年来正在打造包括科创中心在内的“五个中心”。党和国家要求上海要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如何理解?我认为这几个中心是没有矛盾的,因为要建设科创中心,没有金融的支撑是不行的。

科创中心要落地,首先要形成一个完备的风险投资价值链。风险投资不是说投十个企业,十个都会成功。经验证明,投十个企业,最终成功的不会超过两个。那么,风险投资如何收回?通过早、中、后期各类公募、私募及其他基金,共同推动被投企业科创板上市来实现回本。上市以后,基金通过股票减持把资金收回来,再投入下一轮的风险投资。大湾区也好,京津冀也好,长三角也好,哪个地区形成了这样一种循环,那么它就从科技革命踏入了产业革命。

都市圈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对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成功了,那么长三角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就有希望走在前面。

打造沪苏两地发展的纽带

最后我谈一谈对于普陀区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发展建议。

我们先要关注一下“松江现象”。松江是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这条走廊在长三角的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它主要还是集中在长三角南部,并不能代表长三角的全部。那么,北面的沪宁线,也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就要吸取它的成功经验,同时避开它的弱点。比如,在G60科创走廊中,落在松江的头部企业几乎没有。

普陀区的定位是上海的“西大堂”。那么,“十五五”期间,普陀区该怎么做?我认为它应该成为都市圈群的一个轴心地带。普陀区的面积很大,回旋的空间也大,在沪苏同城化的过程中,普陀是一个桥梁,它的产业发展能够促进沪苏的产业发展,促进苏州的人文经济与上海的科创中心的结合。同时也要借助大虹桥枢纽的优势,大虹桥枢纽搞实体经济比较好的方向是朝普陀地区发展。

此外,普陀区的形象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上海市府于1945年12月在原第十三警区范围内,建立了第十三行政区,次年1月改称普陀区,以境内的普陀路名称命名。“普陀”这个名称其实非常雅致。普陀境内的许多地方,比如真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怎么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提升整体形象,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和行动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普陀区未来应当成为上海创新转型和苏州人文经济这两者发展的纽带。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